隐世新说_大隐隐于市谁说的

  曾经一时溯流直上的恢复五一黄金周的声音被彻底击碎了,由是,很多人悲哀地说,他们的五一旅游梦也宣告破碎了。   而在一个群体的人心里,五一旅游对他们而言没有任何意义:五一旅游看什么? 看人,到处是下饺子似的黑压压的人。这样的“旅游”不是旅游,而是“旅忧”,是他们所断然拒绝的。
  当然,都市很喧嚣,人际很复杂,工作很繁琐,每个人都需要缓解,需要呼吸,需要释放。这一类人,有完善的知识结构,有独立的思想,拒绝随波逐流,当然也有着独立,独特的生活方式。
  他们会远离喧嚣的都市,把自己隐藏起来,给自己一个呼吸的空间,让思想放松,让灵魂净化。即便在都市之中,他们也会寻个安静的所在,自己钻进去,两耳不闻窗外事。他们更懂得如何追求生活的质量和创意。
  正因为特立独行,所以个性十足,色彩缤纷。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是――隐士一族。
  从有文字记载的时候起,中国就已经有了隐士和隐士文化。黄帝是目前人们所知的最早的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首领,但是黄帝就是从两个隐士那里学会了怎样战胜敌人和延年益寿。两千年以后,孔夫子称赞尧是最有智慧的人,因为尧略过了自己家族的成员而选择了一位隐士作为继承人――舜。而舜接受了尧的禅让后,后来也去找了一位隐士来做自己的继承人。
  中国一直很崇敬隐士。中国的智慧贤德之士,历来提倡内心的宁静无为。
  姜尚之隐于渭水,诸葛之隐于南阳,是蓄势待发之士;范蠡之隐于江湖,是知道皇帝的用心,聚财以备避祸之用;大隐隐于朝者,首推汉朝东方朔。
  中国人最熟悉的隐士,估计是陶渊明。他狂放不羁,崇尚自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一首《归园田居》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将他恬静,安适的生活勾画得活灵活现。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更是被评为最能描述他隐居生活的诗句,几乎为每一个中国人所能背诵。钟嵘在《诗品》中则称他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看来,中国人似乎从开始记录中国文明早期领导者的轶事时起,就已经同时记载了隐士的故事。
  时针划到今天,中国出现的隐士们,更准确的表达应该为“新隐士”。他们有知识,有一定的基础,也远离喧嚣,但是他们已经淡薄了历史上隐士的政治角色和文人情怀,把隐居变成一种纯粹的时尚的生活方式。
  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放声歌唱,静静地回忆,埋头大睡。他们注重生活质量,贪婪地呼吸生活的芳香。他们不纯粹在庙堂,亦不纯粹在江湖,而在此之间纵情游弋。
  古代的隐士难有“真隐”,新隐士们更不是在“遁世”。他们的“隐”是为了短暂的身体和精神调节,为了积累更加有力的力量。正所谓,暂时的出世是为了更积极的入世。一旦机会来了,他们又走向尘世生活,在各自的舞台长袖善舞。
  我们得说,我们推崇这种个性,因为,我们见过集体无意识的疯狂的年代,那个年代确实整齐划一,但那样的生活也的确不可爱。
  今天,我们一起探访这些新隐士们,和他们握一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