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张宝山 2009年10月23日至29日,由文化部主办的第九届全国青少年专业小提琴比赛在青岛圆满举行。比赛分别在中国海洋大学和青岛音乐厅进行;比赛分少年组和青年组两个组别,各组比赛均分三轮进行。来自中国各地的55名青少年选手炫技青岛,精彩演绎了名家经典乐章。来自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的李泽宇和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张安迪分别获得少年组和青年组一等奖。
整体水平有所提升
“本届选手在各方面都非常出色。”本届全国青少年小提琴比赛评委主任吴祖强如是评价,他说虽然北京、上海选手的水平和成绩相对突出,但是纵览比赛折射出的是全国整体水平上升了。
本届全国青少年小提琴比赛的特邀嘉宾、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提琴演奏家景作人教授,称赞青少年小提琴的演奏水平有了不小的提升,“尤其是从技术上说,他们的演奏几乎可与进入高等学府的专业学生相媲美,闭上眼睛用心聆听的时候,你会忘掉他们是孩子。”
虽然景作人教授对参赛选手们的评价颇高,但他也针对比赛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他提醒孩子们在学琴的时候要注重对音乐的理解,“有的小选手琴拉得不错,但肢体动作太多,他们只考虑如何将技术完成得漂亮,而忽略了对音乐的理解。”因此他建议老师运用讲故事等形式把音乐形象化,让技术与音乐融为一体,让提琴成为长在身上的歌喉,孩子想唱歌的时候,小提琴就会为他歌唱。
“上海经验”值得借鉴
今年的全国青少年小提琴比赛,少年组前三名分别由上海音乐学院附中选手李泽宇、张金茹、石小玄获得,“上海队”的实力可见一斑。与往年相比,此次比赛曲目较之以往有所变动,不再单纯强调技巧,而是开始强调艺术性,第三轮则是高难度的炫技,而入围选手水平“非常整齐”,旗鼓相当。如何在高水平的比赛中脱颖而出?上海方面的经验很值得借鉴。
少年组一等奖的获得者李泽字的指导老师方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比赛前学校为他特别设置的三场赛前独奏音乐会给了其最好的锻炼。方蕾透露,在比赛准备期间,年已70多岁高龄的郑石生教授给予各位弦乐教师很多指点,在他的带领下先后共举办了7场形式多样的赛前音乐会,平均每位选手得到两遍完整练习参赛曲目的音乐会的机会。“郑老师已退休多年,但他把教学看成是自己的生命一样,对于这次参赛的全部学生都给予指导,丝毫没有门户之见。”由于比赛设有乐队伴奏曲目,而赛前让庞大的乐队为选手伴奏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指挥家张国勇已经连续好多年无偿指挥学生乐队为选手伴奏, “经过他的指导,学生的感觉完全不同了,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方蕾说。
据介绍,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定期举行“周末音乐会”,让学生们尽可能适应舞台,明年他们还计划组织协奏曲比赛,帮助学生更好地与协奏乐队配合。
青岛期待新的突破
青岛素有“琴岛”的美誉,是一座艺术氛围浓厚悠长的城市,拥有良好的音乐教育基础,培养了吕思清、李传韵等一大批国际小提琴演奏家。自2005年以来,青岛市相继承办了中国国际小提琴比赛、全国青少年小提琴比赛、全国小提琴考级优秀选手展演比赛等重要赛事,形成了国内外高规格音乐赛事循环举办的良好格局,也成为建设“音乐之岛”城市文化品牌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青岛在小提琴专业教育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
作为本届全国青少年小提琴比赛的评委,青岛交响乐团首席、中国海洋大学艺术系教授刘玉霞认为,青岛今年有4名选手参赛,并有2名选手杀进二轮,这是青岛本地院校选手零的突破,是“可喜的进步”。青岛小提琴教育今后应该加强古典经典曲目的学习,“从业余走向专业”,实现新的突破。
相关链接
全国青少年小提琴比赛自1981年举办,2005年纳入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子项文化艺术院校奖系列赛事,每3年一届。参赛选手为国内各大音乐学院、艺术院校小提琴专业在校生。比赛至今已在北京、上海、沈阳等地举办了8届,涌现出一批优秀艺术人才。
全国青少年小提琴比赛是一个开放的舞台,是选拔、培养音乐人才的摇篮,它吸引着全国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热爱小提琴的年轻人汇聚一堂,在交流中共同提高,在竞技中脱颖而出,对中国音乐事业的健康发展起着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