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弹指一挥间。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来袭,以劳动密集、出口导向为特点的珠三角产业,遭受重创。广东的当政者再次清醒地意识到,老路再走下去便是死路,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当年5月,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被视为吹响了广东产业转型升级的冲锋号。
此决定指出,将珠三角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向粤东、粤西和粤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腾出资源,以引进先进制造业、高科技和高附加值产业,是为“腾笼换鸟”。
三年后,官方数据显示,广东35个省级产业转移园累计创造产值逾4400亿元,税收逾240亿元,从产值和税收角度看,相当于再造了一座中等城市。
作为产业转出地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等6市共转出企业4058家,投资额3909亿元,但同时引进企业14670家,投资额达10334亿元。2010年珠三角地区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0.8%,先进制造、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提高到51.4%和24.2%。
广东的产业升级再次引领了中国的风潮。然而,广东作为中国产业升级的领头羊,最近3年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有着很多经验教训,也有着不足。
该如何评价这3年来,广东为产业转型升级所作的努力?进一步转型还有什么困难?为此,时代周报记者采访了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教授。
自主创新不会一下子完成
时代周报:除了官方所提供的数据,我们还可以怎么来看待广东这三年来,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取得的成效?
丁力:成效吧,我认为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认识层面上,大家比较统一了,认识到转型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在上一届政府,也提到意识到产业转型的问题,提出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主政广东后,则让全省干部群众统一了认识,产业的转型升级不是哪一个行业、哪一个领域的问题,而是覆盖全社会的问题。这是一个进步,也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成果吧。
第二,在操作层面上,以节能减排为新契机,需要新的转变,大家以前没有太多的意识,没有形成主流,但现在是该转就转了吧,行动比较到位,不再像以前,靠GDP、靠招商、靠出口。
第三个层面,从创新的角度来讲,政府创造了很多条件,出台了很多政策,尤其这3年内,可以说初见成效吧,比如广东发展的光伏产业、LED产业,都是比较有技术含量的新产业,在全国来说,还是比较有影响的。
时代周报:你刚才说,全社会统一认识,但是对珠三角城市而言,产业转移出去了,意味着当地的税收也减少了,他们也会积极转移吗?
丁力:我们先把总的东西把握住,不能只看政府的困难之类的,要从全局来说。对于创新,政府是努力了,现在的问题在哪里呢?就是我们自己还不能够自主,要完成从汗水型经济到智慧型经济的跨越,不容易。另外,自主创新不是一下就可以完成的,肯定要5年或10年以后,我从来不主张短期内见成效的。
第四个层面,我们要从过去依赖出口,依赖政府投资,到扩大内需、扩大居民消费的转变,这个层面我认为广东没有做得像前面那几个这么富有成效。因为这涉及到很多体制问题。扩大内需,要用有限的财政,投入社保、医保等老百姓一些切身利益的问题,怎样缩小贫富差距,怎样让老百姓分享发展的红利,这个问题上做得还不是很充分吧。我们在公平问题上,还是需要努力吧。
创新还是要靠自主品牌
时代周报:之前接受我们采访你讲过产业转型关键要靠本土创新。
丁力:现在网上有一个话题讨论得很热,核心技术不是我们的,到底算不算创新?很多人不以为然,认为这是在忽悠老百姓。所以,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创新,还是要靠自主品牌。
我不排斥引进高科技,但是我可以这么讲,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经济转型是靠招商引资,靠引进来实现的。引进是需要的,但最终还是要靠我们自己。所以要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核心问题就是自主创新。
时代周报:但是,广东的某些产业升级,虽然是高科技了,比如广州南沙的LED产业园,其实用的就是香港科技大学的研究成果,引进他们的技术。
丁力:这也是一个问题,我们现在的一些新的产业,起点很高,但是办起来呢,就把自主品牌挡在外面了。另外一个问题,比如中国香港的一个企业,原先在大陆搞工厂,有车间,但它也提出来,要搞自己的品牌。那么,它的品牌到底算不算我们的品牌?这里涉及到自主的范围。如果香港算,那中国台湾的企业算不算呢?台湾算,韩国算不算呢?韩国算,日本算不算呢?那如果都算,就无所谓了。
时代周报:我的感觉是,这些核心技术或者品牌都不是我们所有,他们想拿走就拿走,这与之前他们在大陆搞制衣厂、家具厂,然后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一旦增加,就转移是一样的道理。还是说回南沙的那个LED产业,是香港人在做,南沙就是出了一块地,给他们搞生产基地。
丁力:这些技术,别说是拿走,就是开始给不给你都是个问题。香港人的品牌和技术到底算不算我们的?在我看来是不算的。香港的关税、香港的GDP,都跟我们没关系的。
产业升级广东率先突破
时代周报:现在广东产业转型升级,虽然从劳动密集型转向高新技术,但是感觉是用招商引资的思路,来招引技术,自主创新还是有限。
丁力:自己又没起来,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那就只能招商引资,这就是广东的悲哀啊。如果靠招商引资来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我看很多情况下是要落空的。以日本为例,本身没有太多的资源,人多地少,人口又老龄化,他们还过着世界上最好的生活。那么他们靠什么呢?唯一靠的就是技术。如果他们把技术廉价地给你了,他们吃什么喝什么呢?这是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他们才不会做这个傻事。所以虽然引进了高新技术企业,但是技术终归不是我们自己的。
时代周报:那你觉得,像美的电器这样优秀的本土企业,能否承担起自主创新的重任?
丁力:我觉得这还是个问号。因为,实际上现在的创新,遇到很大困难。第一是,企业内部的困难。我们的企业往往不太注重诚信,上市公司不讲圈钱,第二企业偷税漏税。外部呢,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这样的环境,很难搞创新啊。
时代周报:广东的产业转型,对全国来讲,有什么意义呢?
丁力:它是领头羊嘛,广东率先在突破啊。
时代周报:那像浙江,产业的发展程度也跟广东差不多,它也有进行转型的实践吧?
丁力:浙江现在差远了,都在搞高利贷、炒房地产,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浙江的实体经济是不如广东了。
时代周报:为什么浙江的实体经济玩不下去了?
丁力:因为转型升级没做好,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