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柬埔寨首都金边爆发反泰骚乱事件,直接原因是柬埔寨的一份报纸《吴哥之光》于去年12月和今年1月两度发表泰国女明星素瓦南“吴哥窟应属泰国”的言论。
国旗是一个国家精神的象征。柬埔寨国旗的显著特征是旗帜上绣有三座宝塔的图案,那是吴哥文化的象征。吴哥是柬埔寨广为传颂的文化古迹,又是柬埔寨古代王国一个朝代的名称。吴哥古迹和它所代表的文化,不仅是柬埔寨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的标志,也是东南亚和世界文化璀璨绚丽的瑰宝。以吴哥为首都的王朝曾经是柬埔寨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它的疆域东临南海,西抵马来半岛北部。强大的吴哥王国创造了被誉为“古代东方四大奇迹之一”的吴哥文化。它既是柬埔寨人民智慧的结晶,又是柬埔寨民族的骄傲。
“富贵真腊”的吴哥时代
柬埔寨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远在新石器时代,柬埔寨境内已有人类居住。现代柬埔寨的主体民族高棉人又称吉蔑人,他们在湄公河下游建立了柬埔寨最早的国家。公元1世纪,一个叫混填的外国人率兵乘船沿湄公河到达扶南,战胜了当地的女王柳叶并娶之为妻,自立国王,建立扶南王国,建都毗耶陀补罗(今波罗勉省的巴山和巴南村附近)。关于混填的来历,有印度的婆罗门、爪哇人或马来半岛人等不同说法。扶南国深受印度宗教文化的影响,但现代史学家认为,古代柬埔寨的早期文明并不是外来文化移植的产物,而是印度文化与本地文化交汇融合的产物。公元9世纪初,真腊统一,定都吴哥,创立了吴哥王朝。
吴哥位于今暹粒省地区,临近洞里萨湖,是富庶的平原地带。吴哥王朝重视农业,大兴水利,以吴哥都城为中心,建成了河渠纵横交错、设施完备的灌溉系统。经过多年的建设,在这块广阔而肥沃的土地上,人口稠密,农业、手工业发达,商业繁华。
吴哥王朝与中国等亚洲邻国有着密切的联系。公元13世纪末,随元朝使团访问真腊国的周达观在归国后撰有《真腊风土记》一书,具体生动地描述了“富贵真腊”的吴哥时代的昌盛景象。在发达的灌溉农业的基础上,以吴哥为中心的高棉帝国兴起,而被誉为“古代东方文化奇迹”的吴哥文化也就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
吴哥古迹:“吴哥式的微笑”和“城市似的庙宇”
“吴哥”的梵语意为“城市”,它既是国家的都城,又是宗教的圣城。吴哥古迹是公元9世纪~13世纪建造的气势恢弘的建筑群和精美的石刻浮雕,共有大小建筑600余处,主要由吴哥通(即吴哥王城)和吴哥窟(即吴哥寺)两大建筑群组成。
吴哥文化早期建筑的代表首推公元9世纪末建成的巴肯寺。它建于高13米的台基之上,台上筑有5座尖塔,台基四周有砖塔36座,台基分为5层,每层各建小塔12座,构成由100座排列整齐而高矮错落有致的寺塔群,远远望去,婉如一个塔林。
建于10世纪中期的女王宫也是吴哥早期的另一处代表性建筑。它位于吴哥城东北处,以石结构为主。寺塔由三座并排的塔形神祠组成,围以高墙,墙有石门,门上有精美的浮雕。寺内有以神话故事为题材的浮雕,造型生动,雕镂别致,尤以许多千姿百态的女子雕像闻名,故称女王宫。
吴哥王城是12世纪后半期扩建而成的,建筑采用砂石结构。城区呈方形,周围12公里余,城墙高7米,厚3.8米,城门5座,护城河宽达百米,有大石桥跨越其间。桥之两侧有石刻神像27尊,它们手握石蛇,首尾连接成桥栏。王城内有众多寺庙和建筑物,城中央为著名神庙――巴云寺。寺的中部为二层石砌台基,台基四周有浮雕回廊,整个台基上建有48座塔,每座塔的四面都刻有酷似王者容貌的菩萨头像。头像面带微笑,凝视远方,风格独特,这就是艺术史上所说的“吴哥式的微笑”。台基中央为高达45米的圆形涂金宝塔,又称“金塔”。
吴哥寺是古代柬埔寨雕塑艺术的最高峰。它坐落在王城的南郊,始建于12世纪上半叶,后来成为陵墓。吴哥寺梵语意为“城市似的庙宇”。寺庙呈长方形,围以两重石墙,周围有宽达190米、周长约6公里的壕沟。主殿建于3层台基之上,台上建有5座尖塔,中央主塔高出地面65.5米。吴哥寺布局宏伟,结构匀称,设计庄重,装饰精细,全部建筑用砂石砌成。吴哥寺的浮雕工艺精湛,富有写实性,内容多取材于古印度史诗、神话故事,以及对外战争、皇家出行和生产、工艺与烹饪等世俗情节。装饰图案则以动植物为主题。围绕主殿第一层台基的回廊长800米,壁高2米多,壁面满布浮雕,采用了重叠的层次来显现深远的空间,堪称东方艺术史上的杰作。
吴哥古迹的宏伟建筑和高超的浮雕设计,代表了古代柬埔寨人民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它显示了吴哥时代繁荣昌盛的社会面貌。但随着吴哥王国的衰落,吴哥古迹也被丛林湮没,并被人们淡忘了。
吴哥文明的衰落
吴哥王朝连年的对外战争和大规模的兴建寺塔,耗费了大量的资源和人力。13世纪初,西部的泰人王国崛起,吴哥王国面临严峻的挑战。进入14世纪,尤其是15世纪,吴哥王国内外交困,急剧走向衰落。1351年、1393年、1431年暹罗(今泰国)先后三次攻占吴哥城。吴哥屡遭涂炭,水利设施被破坏,经济基础被动摇,中央王权被削弱,吴哥城日益荒废。为避免再次遭到外来的攻击,1432年吴哥国王特决定将都城迁至湄公河东岸的斯雷桑托,次年,又因湄公河泛滥而迁至四岔口,即金边。从此,延续达600年之久的吴哥王朝时期结束,柬埔寨也丧失了作为中南半岛强国的地位。
16世纪初,柬埔寨曾一度复兴,并在吴哥河畔大败暹军。为纪念这一胜利,战场附近的一个村庄被命名为“暹粒”,意即暹人被粉碎。但到1594年~1595年,暹罗大举入侵,占领了当时的京城洛韦,将柬埔寨变为附庸国。洛韦的陷落,标志着柬埔寨真正地走向了衰落,吴哥文明也随之黯然。
18世纪末,马德望、暹粒及吴哥地区落入暹罗手中,同时,国家还面临西方殖民侵略的严重民族危机。
吴哥古迹再现光辉
19世纪,在西方势力向东扩张、法国殖民者企图入侵印度支那的时候,一些探险家从中国古籍《真腊风土记》一书中获悉,在柬埔寨的洞里萨湖北面丛林中有一个富庶的古代帝国王都的遗迹。1858年法国博物学家兼探险家亨利?德奥受巴黎地理学会委托,到柬埔寨进行考古调查。他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深入丛林,首次“发现”了湮没数百年之久的吴哥遗迹。此后,经过一些学者的多次考察与发掘,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个被茫茫林海覆盖的文明遗迹终于再现于世人面前。人们惊喜地发现,原来这是一个散布在45平方公里、多达600座建筑物的文化宝藏。学术界对这个拥有宏伟的建筑、优美的雕塑和独特文化内涵的历史遗迹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吴哥古迹与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和印尼的波罗浮屠被并称为“东方文化四大奇迹”。
在吴哥古迹被重新发现之时,遗址地区尚归暹罗管辖。1907年,统治印度支那三国的法国迫使暹罗签订条约,获得了对马德望、暹粒及诗梳风地区的所有权,吴哥也从暹罗手中转归法属柬埔寨。1909年,柬埔寨国王西索瓦终于从法国人手中获得拥有吴哥的权利。他举行隆重的典礼,以庆祝祖辈创建的古都的回归。二次大战后,柬埔寨人民经过艰苦斗争,终于赢得了独立,古都吴哥才真正回到祖国怀抱,成为柬埔寨人民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著名的旅游胜地。
民族文化凝聚了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柬埔寨人民像爱护生命一样珍惜吴哥文明遗产。现今的吴哥成了柬埔寨民族的象征,绣有吴哥三座宝塔形象的柬埔寨国旗高高飘扬在柬埔寨的上空,也牢牢地印在每个柬埔寨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