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像下了火……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的发着些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与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恶毒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的老城像烧透的砖窑,使人喘不出气……”
这是老舍在《骆驼祥子》里描写的烈日之下暴热的天气。读起这些滚烫的文字,如同在感受炙热的高温气体和刺眼的日光,呼吸困难,眼冒金星。谁曾想到,一向享受着温和的阳光与和煦海风的欧洲,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也遭遇了“祥子式的困境”。只是与祥子的“烈日与暴风雨”交替煎熬和洗礼不一样,欧洲持续陷入了高燃不退的气温中,几十人被活活热死。
2007年,热浪狂飙南欧
四年前,即2003年夏,一场热浪夺去了许多欧洲人的性命。四年后,欧洲又遭遇了类似于四年前的热浪。6月19日,一股非洲热带气流裹挟着非洲毒辣辣的热浪,越过撒哈拉沙漠,从利比亚沙漠缓慢北上,灌入地中海,地中海沿线的南欧国家随即坠入令人恐惧的火炉里。
气候变暖使非洲沙漠的气流越发干燥和高热,当它一旦北上跨越北非高地之后,因“焚风效应”(气流翻过山坡后在背风坡绝热下沉而形成干热的风),迅速转变为更干燥更高温度的气流。气温一旦超过某个临界点,一方面因它的干燥而极容易引起森林大火,另一方面容易对人类呼吸系统造成伤害,并引发与高温有关的疾病,威胁人的生命安全。
2007年6月下旬,受高温气流影响,南欧一些国家变成了大火炉,森林在热浪面前变成了吐着火舌冒着浓烟的“魔鬼”,随时要吞噬周边居民的生命。
这轮地中海地带的热浪的气温达到了破记录的高水平。
意大利,首当其冲
意大利的身子长长地伸进地中海,其南部地区成为首个受热浪袭击的地方。
从西西里岛到撒丁岛,气温就像变魔术一样突然窜到摄氏40度以上。就在6月19日之前,西西里岛还下着雨,亚平宁半岛还在享受着传统的地中海宜人气候,气温还在20度之间游走。但到6月25日,南部有些地方的气温达到了史无前例的摄氏47度高温,西西里岛首府巴勒莫的气温升到45度。
甚至在意大利中部也出现了高温天气。罗马等城市的气温升到37度以上。经不住热浪“烧烤”的市民干脆就跳进城市喷水池中冲凉。
烈日中,浓烟弥漫在西西里岛和撒丁岛靠近森林的城镇民房的上空。热浪已经引发了至少30多处森林火灾。消防飞机轰鸣着不断飞越南部城镇上空,消防队员疲于奔命。
持续高温天气使电力供应紧张,空调等制冷设备的大量和长时间使用终于致城市电力供应瘫痪。停电产生连锁反应,交通指示灯不能正常工作,酒店、饭店等冰柜不能正常使用致食品无法保鲜……
到6月26日,南部大多数工厂已经关门,有数百名市民紧急入院治疗,至少有三人死于这场热浪中。
翻开欧洲历史,只有在19世纪末期才有过摄氏51度的最高气温记录。那是发生在欧洲西班牙和葡萄牙的一次大干旱。但是,至今很多人怀疑数据的可靠性,因为当时的测温计并没有像今天的仪器一样精确。所以他们把2007年高达47度的高温记录说成是史无前例的。
希腊,“劫数”难逃
另一个受灾的地中海国家是希腊,它与意大利曾是孕育欧洲文明的地方。今天,面对着汹涌北上的热浪,希腊也“劫数”难逃。
希腊发展部秘书长斯丹弗诺颇为感慨地说:“这样的天气史无前例,我们从没遇到连续八天的高温。”的确,希腊遭遇110年来罕见持续高温天气,热浪至少夺去10条人命。
希腊一位气象局官员心有余悸:“太可怕了,有两个地区气温已经升到46度!”罗德斯岛气温升到45度,创90年来最高纪录。希腊三面环海,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冬季气温6~13度,夏季气温23~33度,本是个属于不燥热的地方,再说,希腊是众神眷顾的地方,它的奥林匹斯山是诸神寓居之地,理应有众神的庇护,极端气候对于希腊人而言是不可想像的。
6月24日开始出现丛林火灾,到第三天,全国至少有95处发生丛林大火。居民被紧急疏散到安全地带,消防飞机在上空盘旋,消防战士冲在扑火第一线。
炙热的气温烧烤着地面,电缆线过热,引发大规模停电,雅典有10个片区出现长达20小时的断电。
政府部门紧急发布高温预警,下令地方机构给老人提供面包和饮用水,安排老人呆在空调屋里。政府机关也缩短办公时间,以便节省用电。政府大多部委公共活动被取消。应该说,希腊政府应对危机的措施还是得当的,但还是有十多人死于热浪中。
塞浦路斯,卷入其中
塞浦路斯岛位于地中海东北端,照样受到了这场热浪的冲击,岛上气温窜到42度,南部出现大面积火灾,市区也缺电断电。
令人费解的是,塞浦路斯国民正受着高温缺电的痛苦之时,6月26日,国营电力公司的工会却不合时宜地组织了一场罢工,抗议政府在海上建造液态天然气贮油站,没有重视岛上陆地能源贮备。他们停电三小时。
更糟糕的是,塞浦路斯岛内水库的贮水量当时只维持在23%水平,而持续一周的干旱高温天气,让水库几近干涸。好在一周后,气温回落到35度左右,海风开始带来充沛的降雨。
回想1998年,一场小规模的热浪袭击塞浦路斯。由于组织应对不当,造成近60人死亡。塞浦路斯表示要吸取教训。但批评者认为,从这次危机应对表现来看,政府还是没有很好地总结1998年那场教训,因为至少还有三人死于这场热浪。
罗马尼亚,也被“殃及”
位于地中海北岸巴尔干地区之北的罗马尼亚,也遭受了这场热浪的袭击,根据该国卫生部门6月25日公布的数字,高温天气已有至少25人死于与此有关的疾病中。有些受害者甚至死在了闷热的医院里。
一名护士长说:“不错,我们医院有空调,但是,我们不得不节省用电。”她说,医院没有足够的钱支付电费,政府为了削减巨大的财政赤字,已经取消了公立医院电费预算。说实话,罗马尼亚气温并没有达到意大利摄氏47度这般吓人的程度,但却成了此次热浪中死亡人数最多的地方。
罗马尼亚1945年遭遇过高温,这一次是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在布加勒斯特,市政管理人员搭起了简易的帐篷,提供饮用水和免费血压检查。急救中心的人告诉记者,每天大约有70多人中暑晕倒。
大型卡车禁止在上午11点至晚上8点时段中通过高速公路,以免损坏被高温烤软了的公路表层。
欧洲人发出吼声
除了意大利、希腊、塞浦路斯、罗马尼亚外,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及保加利亚也遭到热浪的重创。据报道,高温致使至少三名阿尔巴尼亚人及七名塞尔维亚人死亡。
这一场始于6月19日、持续到6月27日的高温天气有可能是今年出现的第一个高潮。有气象学家预言,随着7月真正意义的欧洲夏季的到来,还会有更多的热浪光临此地。
今年4月6日,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份评估报告第二工作小组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发布了全球变暖对地球及人类影响的权威报告。这份由来自全球400多名顶级气候学家集体研究出来的报告侧重于全球变暖的后果预测上,报告预测,假如全球变暖的趋势没有得以遏制,欧洲的阿尔卑斯山的积雪和冰川将遭到严重破坏,欧洲和非洲将遭受更频繁和更恶劣的热浪袭击。
面对席卷全球的“全球变暖”政治话语环境,世界各地都泛起了一股象征主义的抗暖运动:悉尼全城熄灯一小时警示全球变暖问题,并把这一小时命名为“地球时间”。法国首都巴黎等多个城市也拉闸关灯数分钟,埃菲尔铁塔的2万盏灯全部熄灭。欧洲其他各国呼应巴黎的善举,也关灯5分钟。
环保活动家们呼吁每个家庭都更换白炽灯,呼吁每次飞机旅行后都种一株树来补偿因自己的行动所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
从目前来看,全球抗暖有两条思路,分属于两大阵营。持第一思路的国家相信人类活动是全球变暖的主因,并主张通过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排)或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限排)来遏制全球变暖的趋势。持另一种思路的国家则不相信人类活动是全球变暖的主因(虽然他们也赞成全球变暖说),他们主张通过本国科技创新来减少能耗和发展替代能源,并主张用高科技来应对地球自身不可避免的全球变暖问题。持这一种思路的国家以美国为代表。
第一派由《京都议定书》批准国、尤其是欧洲国家为代表。《京都议定书》为发达国家减排温室气体提供了三种灵活机制:联合实施、清洁发展机制、国际排污权交易。其中清洁发展机制将使发展中国家受益,发展中国家通过与发达国家合作,不仅可以保证可持继发展,也可以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效果。目前,法国及德国与发展中国家积极开展清洁发展项目,迈出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从而遏制全球变暖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