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政策【透视中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政策】

  双语教育一般分为两大类,针对社会主体民族儿童或针对少数民族儿童设计的语言教育模式。前者被称为广义的双语教育,后者为狭义的双语教育。在多民族国家,有关双语教育的争议往往集中在它的狭义范畴。新疆乌鲁木齐7.5事件后,西方一些媒体指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污蔑我国实施少数民族双爵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消灭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这可是睁眼说瞎话。
  7月1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新疆实施双语教学的目的,决不是弱化、取代甚至消灭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相反,这一政策是希望新疆各少数民族的学生、百姓都能在掌握本民族语苦的前提下,熟练掌握汉语。而西方一些国家表面上很民主,但其双语教育的根本同的却是为了同化少数民族。美国的双语教育就是这样的典型例子。
  
  美国模式:变相同化
  
  作为移民开拓地,早在1568年,北美的佛罗里达地区就有了教会为印第安儿童开办的第一所双语学校。从殖民时期到建国初期,美国基本上采取了放任自由的双语教育政策。19世纪中后期,外来移民激增,主流社会担心盎格鲁――撒克逊白人文化的主导地位受到挑战,于是开始限制双语教育,倡导包括英语教育在内的美国化运动。一战期间,由于不信任外来新移民,联邦政府完全禁止双语教育。
  20世纪60年代初黑人民权运动的爆发让人们开始关注少数族裔平等的语言权利和文化传统。1968年1月2日,约翰逊总统签署《双语教育法》,正式确立双语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不过,白人并没从心底真正认可少数族裔平等的语言权利。提出双语教育法议案的参议员拉夫雅宝罗赤裸裸地指出了这一法令的真实目的:“不是谋求创造少数种族与外界隔绝的特殊社区,而是致力于使这些孩子最终掌握英语。”说到底,它是一种变相的同化政策。
  移民逐年增加,美国双语教育发展迅速。不过,由于教育一向是地方性事务,缺乏全国性统筹,加上各地情况不一,语言要求不同,相应的教材、课程、经费和行政管理都跟不上。即便是同一少数种族,情况也很复杂。比如,对于受过良好教育的古巴裔(西裔群体之一)来说,实施双语为的是保留西裔文化传统。而对于贫穷的西裔来说,双语教育权利等同于社会尊重,因为教科书作者、政治家、广告商、电视节日制片人塑造了过多被贬低的西裔人物形象。
  主流社会忧心忡忡,担心双语教育过度投入会侵占其他学生的教育资源。随着美国经济衰退,反移民情绪高涨,倡导英语至上的团体决心将英语定为官方语言,所有与双语教育有关的机构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批评。人们批评双语教育制造了孤立,加深了种族矛盾;认为它目标不明,违背了联邦政府制订双语教育的初衷(即同化少数种族),把公立学校的过渡性课程变成了提倡少数种族文化的课程。有关双语教育的争议此起彼伏。不过,这对联邦政府限制双语教育倒是天赐良机。
  2001年,布什总统提出《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决心加强基础教育,尤其关注贫困儿童和少数族裔学生。它提出为双语教学提供资金要附加学绩测评,并设立了相应的目标,如果学生达不到相应标准,联邦政府将减少资助。这就意味着把双语教育拽回到当初作为过渡性课程的轨道上,让主流社会可以继续堂而皇之地同化少数种族。
  
  中国特色:民汉兼通
  
  中国的双语教育与美国不同。我国的双语教育是民族语文与汉语文教学。汉语是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事实上各民族的族际交际语,是各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
  同时,少数民族的语言与汉语一样得到保护和继承。全日制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使用民族语言文字教学的民族中小学,首先要学好民族语文,也应当学好汉语文……要充分认识汉语文学科是民族中小学第二语言课的性质,遵循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文的规律,努力培养民族学生理解和运用现代汉语文的能力。”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以民族语文为主,兼学汉语,逐步达到“民汉兼通”。“民汉兼通”,不是说哪个语言更重要,而是在学习民族语言的基础上,考虑到社会发展和族际交流、交往的需要,同时学习汉语,这样傲既保护了民族文化和语言,又不强制性地让汉语成为少数民族的语言。在保证少数民族平等语言权利的同时,让他们学好汉语,了解先进的科学技术,让各族人民一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不同的语言文化观
  
  美国主流社会一直遵循着“语言一致性”的语言文化观。简单地说,就是维护英语作为事实上官方语言的地位。建国初期,通过教育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族和同家,就是美国教育的重要目标。著名历史学家丹尼尔?布尔斯廷说,没有语言的一致性,就“很难形成现代美国文化的许多其他特征。”
  白人担心双语教育的过度发展和多元文化主义的盛行,会诞生一个“‘离心的、不认同主流价值观的少数种族多数’……会让其他文明挑战美国的主流文化,增加融化移民的难度”。因此,表面上双语教育唱的是种族平等的高调,强调少数种族平等的语言与文化权利,其实是雷大雨小,主流社会的骨子里希望以更隐蔽的方式改造外来移民,把他们彻底改造成“美国人”。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少数民族的经济条件还比较落后,特别是他们一直都生活在少数民族聚居地,不像美国的少数科,族一般都与白人混居,只有部分印第安人住在保留地。我国少数民族地理和文化上相对较大的独立性让双语教育在我国更有可行性,更能激发少数民族保护本族语言与文化的迫切愿望,同时积极运用汉语进行族际交流,扩大民族交往,创建民族团结的和谐社会。
  
  不同的官方语言态度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国家。如果没有通用的语言文字,汉族之间、少数民族之间、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交流寸步难行,也不便进行中外文化交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我国的通用语言文字,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采用通用语言文字这一表述,说明各民族的语言和汉语一样平等,正因如此,我们才会遵循“民汉兼通”的双语教育原则。
  把汉语,更准确地说,是把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通用语言,得到了各族人民的承认与自觉拥挤,这是对五干年中华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历史的尊重。这么做,避免了把官方语言问题简单化,充分体现了大小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
  美国主流社会一直盼望英语成为官方语言,但相应立法一直未能通过。20世纪60年代起,联邦政府通过双语教育这一过渡性课程帮助少数种族融入主流社会,维护英语非正式官方语言的地位。近年来,声势浩大的唯英语运动代表了主流社会的这一倾向。1986年成立的民间组织“英语第一”基金会明确其三大目标:英语成为官方语言;赋予每个孩子学英语的机会。消除费用高昂且无效的多语种教育政策。
  美国的少数族裔虽然人数越来越多,但政治影响力依然有限,难以左右政府的语言政策,而且他们自己对待多元文化的态度也是模棱两可。据《洛杉矶时报》调查表明,84%的西裔美国人希望他们的孩子直接学习英语和主流文化,不再学习自己的种族文化。政府变相的同化,少数族裔的暧昧态度,维系着双语教育的初衷,维系着英语非正式官方语言的地位。
  
  实施双语教育的基本原则
  
  双语教育政策性很强,处理不当容易引起争议,影响到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因此,必须强调一些基本原则,才能确保中国特色双语教育的长久生命力。
  首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坚持大小民族的语言,文化一律平等。其次,坚持“民汉兼通”原则,从实际Ⅲ发,构建多元化的双语教育模式。此外,必须依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和教育规律与时俱进立法,完善双语教育环境。
  中美两国的双语教育实践已经证明,只有符合国情的双语教育才有生命力,才能不断发展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