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2%,6月份和7月份单月同比涨幅分别为4.4%和5.6%。仔细分析不同领域消费品价格的上涨情况,就会发现CPI的上涨几乎都是由农产品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消费品价格波动引起的,上半年食品对CPI上涨的贡献率近八成。
剔除食品价格因素,其他领域的消费品价格上涨的总幅度不超过1%。7月份的统计数据显示,衣着类价格、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以及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同比都呈现下降趋势,降幅分别为0.6%、1.3%和1.2%。
与此同时,人民币对外币的币值在不断攀升的过程中,进口商品价格在下降,是为推动物价下降的因素。经济学家刘福垣认为,农产品价格上涨是城乡二元生产方式并存的情况下对农产品的价格补位,并非通货膨胀。
成本和供求规律的影响
引起最多关注的两种涨价产品是方便面和猪肉。
在多家方便面生产企业宣布涨价之后,发改委于8月16日通报方便面协会中国分会和相关企业“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而方便面协会中国分会也随即被证实为未在民政部门登记的非法组织。这一调查结果并未使方便面价格重新回到原来的价位,记者近日在北京超市所见的康师傅五联包方便面价格为9元,比起涨价前的8元左右,涨幅约13%。
方便面涨价是否合理?在发改委的通报中,有一个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表述:“今年上半年,由于进口棕榈油、小麦粉(方便面面饼用料)价格大幅上涨,推动方便面生产成本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适当提高方便面价格是可以理解的。”在“串通涨价”的定性作出后,方便面生产企业对媒体采取了回避的态度,这使得确切了解上游商品的价格上涨对方便面生产成本的影响变得不可能。
但根据公开资料,还是可以对情况有所了解:棕榈油从去年均价4200元/吨,涨到8000元/吨,面粉价格也有小幅上涨。面粉和食用油涨价波及面广,北京街头一些做面食生意的小商贩也抱怨不赚钱,但大多碍于夏天原本客源就稀少而不敢提价。
粮食价格的上涨是受到全球市场影响的结果,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银行的统计,到去年底,全世界粮食储备量降到了近20年的最低点。粮食储备量的下降影响到市场对粮价的预期,带动了全球范围内食品价格的上涨,今年以来美国的食品价格已经上涨了6.7%,英国的食品价格涨幅则达到6%,都创下了近年的涨幅高点。
粮价上扬也影响了饲料价格,增加了养猪户的负担。但这不是造成猪肉涨价的直接原因,受市场条件的制约,养猪户还无法做到将成本直接体现在价格中。近几年来,饲料价格持续保持增长,但生猪价格却不断下滑,结果是“猪贱伤农”,每养一头猪就要赔200元左右。
养猪户于是减少生猪存栏量,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6年底全国生猪存栏量4.94亿头,同比下降1.8%,其中母猪存栏4200万头,同比下降14%。生猪供应的缺口在今年年初开始表现出来,与方便面涨价的机制不同,猪肉涨价的直接原因是供求规律。
价格并不是一个简单传递的链条,上游涨价并不一定会带动下游涨价。确定价格的不是卖家,而是市场,如果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对应,即使成本再高,也卖不出高价,这种情况导致的结果将是生产者亏本,最终减少生产。
统计表明,中低收入群体在过去两三年中在收入上有了较明显的增长。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7年人口与劳动绿皮书》根据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系统调查显示,2003年~2006年间,农民工人均月工资持续增长,增速逐年加快,人均月工资由781元增加到953元,增长22%。
提升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是促进经济结构健康发展的关键。对这个群体而言,食品在其消费结构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理论上说,他们的收入增加后,对肉类和禽蛋的消费首先会增加,这也会刺激了市场对此类商品的需求。供给限制和需求上升共同推动了肉禽价格的上涨。
保留小农方式的高成本
价格提高会刺激生产,提高供给量,这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但这条规律当下在生猪生产上并未明显发挥作用。一头猪从饲养到最后进入市场,要经过多个环节,养猪户根本无从把握整个市场的变动,有时即便知道会赔钱,也得接受现状,有时即便看到有赚钱的可能,也不敢贸然进入。一家一户式的经营在面对市场的时候缺乏基本的风险防范能力。
刘福垣先生认为,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是城市的企业化、规模化经验和农村的小农生产方式并存的结果,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农村的劳动力大量进城打工,农业在农村事实上成了副业,随着政策上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倾斜,打工收入在稳步提升,这使农业生产面临的不仅是原料价格的上升,还有机会成本的上升。生产方式的差距导致了生产成本的差距,最终要体现在农产品价格上,如果市场不出这么高的价,农民就不会进行生产。
根本的解决方式是从战略上调整发展方向,让进城农民工在城市里安定下来,从而转移农村劳动力,然后让大企业进入农村进行规模化经营。“就像大熊猫不是这个时代的物种一样,小农不是这个时代的生产方式,你要保留它,就必须花高成本。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两种生产方式并存的矛盾,我们就要作好准备吃越来越贵的农产品,就像韩国和日本那样。”他举例说,前些年水果的价格要比蔬菜高很多,但现在二者的价格差不多了,就是因为水果的生产实现了规模化,而蔬菜生产还停留在小农阶段。
韩国农产品市场的现状会成为我们的未来吗?众所周知,韩国的农产品价格水平排在世界的前列,牛肉、马铃薯、苹果、胡萝卜等农产品的价格都属于世界最高水平,牛肉价格达到每公斤四五十美元,相当于美国的5倍。一般认为,韩国的农产品价格高是由于进口关税过高引起的,比如韩国和加拿大对马铃薯的关税税率分别为30%和1%,才造成前者的价格是后者的4倍。
这种解释是不全面的,因为该解释将韩国对农产品的高关税作为前提,却没能解释韩国为什么设置高关税。食品高价需要从更深层次,即农业生产方式上寻找原因。一个负责任的政府要保证农业人口的收入达到与城市人口相比合理的水平,韩国农业的小规模经营效率低,政府必须采取高关税保护才能使农业人口的收入得以保证。而美国虽只有3%的人口从事农业,却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这归根结底是由农业生产方式决定的。
针对农产品价格上涨的趋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平抑物价,但这些措施都没有从根本上对两种生产方式并存的格局进行触动。用刘福垣先生的话说,都是“踩着油门想刹车”的策略,结果只会导致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