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地图 [以色列教育发展面面观]

  以色列位于地中海东岸,人口约为650万(2002年统计)。从自然条件上看,全国近一半的地区是半沙漠和沙漠,水资源十分紧缺。并且与周围的阿拉伯国家战争不断,一直处于枕戈待旦的状态。就是这样一个先天条件十分恶劣的小国,它的历史发展却处处充满了神话般的“谜”。在建国后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它创造了诸多方面的发展“奇迹”,被世人誉为“中东的小龙”、“沙漠中的仙人掌”、“中东的硅谷”和“世界上最小的超级大国”。2001年, 以色列国民生产总值就达到1106.23亿美元,人均GDP(PPP)近2万美元,位居世界高收入国家行列。
  毫无疑问,以色列的成功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但是,从历史发展的深层次考察,归根到底在于它将提高人的素质的工程――教育发展作为立国的基础,教育是以色列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1、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犹太人历来有重视教育的传统,这种传统通过犹太教的创立、传播和发展一直延续到今天以色列的社会中,从而成为以色列“教育立国”之路的历史源头。希伯来人的信念是:“敬畏上帝是智慧之始”;“敬畏上帝是知识之始”。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犹太教就是犹太教育。只有人人受教育,才能成为上帝的真正信仰者,只有人人成为笃诚的信仰者,才能保证民族不受衰亡的威胁。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信念,犹太人的教育水平在建国前已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建国后,在面临着国土狭小、资源贫乏、社会构成独特、安全与生存等诸多问题,百业待兴的情况下,以色列历届政府领导人都把教育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本•古里安强调“没有教育,就没有未来”。正是这种高度重视教育的理念使得以色列在建国后迅速实现了腾飞。
  2、最大限度的普及教育。1949年以色列议会颁布了建国后第一部教育法――《义务教育法》,规定从1950年起在全国实行9年(1年幼儿学前教育 + 8年初级教育)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由国家提供,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担义务教育责任,家长和地方政府必须保证适龄儿童入学。1953年议会颁布了《国家教育法》,该法确立了中央集权的教育管理模式,实行普通教育与宗教教育并立的二元国立教育制度。1977年教育部又颁布法令规定,延长免费教育年限到12年。1999年免费教育又扩大到了整个学前教育阶段。这样,以色列实现了中小学和学前教育的完全免费制度。目前,以色列接受教育的人口从建国初期的14.1万人扩大到近200万人,55年间增加了14倍。小学普及率为100%,中学普及率为(9-12年)84%,犹太人受教育率达100%。教育实现最大限度的普及化。
  3、重视师范教育。犹太人一向认为,发展教育关键取决于教师,教师的质量决定着整个教育的水平。所以,以色列历届政府都十分重视师范教育的发展,加强对教师的培训。1963年以色列教育和文化部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开始实施师范教育的改革,建立了3年制的师范学院,要求师范学院的教师至少应该获得大学的硕士以上学位及2年小学教学经验,班级授课教师要求获得教育或心理学硕士学位及5年小学教学经验。为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政府设立各种短期与长期培训班来培训教师,特别是培训那些教学水平较低的人员,并鼓励有经验的教师外出进修。而且以色列中小学教师及校长每7年享受一个带薪的学术休假年,在这一年,教师可以领取工资的80%,利用休假年自愿到高校去进修学习,补充更新知识。最重要的是鼓励教师学习其他发达国家先进的教学方法,再结合本国实际进行吸收与创新,由此创建了一批强有力的教师队伍核心。
  4、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以色列政府认为职业技术教育是满足市场人才需求的最快捷方式,因而提出了“人人接受职业教育” 的口号,致使职业技术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获得了快速发展。1992年以色列政府提出了“面向二十一世纪科技进军”的《明天:98》计划,进一步强调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为此,学校鼓励学生选修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课程,尤其是一些尖端技术课程,如计算机、数据处理和软件开发等,这就使得以色列的职业技术教育日益倾向科技化。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为以色列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技术娴熟的劳动力大军。
  5、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以色列教育的一大亮点。1974年,以色列政府通过关于提高公民(不论年龄、教育程度)工业化水平的决议,为此教育文化部创办了公开大学,在全国各地设立了25个教学中心,培训不同层次、不同职业水准的学员。20世纪80年代以后,政府为了向工业化发展提供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建立了区域大学并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资,高等教育支出占GNP的1.8%,人均支出为1.1万多美元,比大多数发达国家都高。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远程教育获得了较快发展,通过利用录像、电子邮件、互联网和局域网教学,培养了大批学生。90年代以色列的高等教育开始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政府宣称每个人均有机会上大学并能从中受益。目前,以色列有7所正规大学,约20所学院,19所师范学院,大学还下设若干附属学校和研究所。近年来,以色列掀起了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的热潮,私立大学大量出现,而且还不断加强国际合作,允许外国到国内建立大学,目前已建立了30所外国大学。以色列的高等教育普及率已经超过30%,进入大众化阶段。
  6、发展多元文化教育。强调教育的集体认同和社会整合功能,发展多元文化教育也是以色列教育发展的一大特点。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以色列经济的发展,大量移民不断涌入,这些移民有着不同文化和知识结构,存在很大文化差距。为了尽快加强集体认同和社会整合,以色列政府调整教育方针,在坚持教育机会平等的前提下,发展多元文化教育。一是为亚非裔学生创造受教育条件。如为他们降低小学升中学的考试标准,进校后给予额外补课,而且视家庭状况减免学费等。这些措施使得东方裔学生的升学率大大提高。二是改革教育结构。由于东方裔子女不能很快适应旧有的教育结构,所以1968年以色列议会通过《教育改革法案》。将小学教育由8年制改为6年制;增设初中教育(7-9年级);将高中由4年改为3年,由此形成了小学6年,初中3年和高中3年的6∶3∶3学制。同时将义务教育年限延长到10年(即高一)。三是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建立新型综合高中(职业与学术并举),其特殊使命就是整合不同社会群体于以色列主流社会之中。在课程设置方面强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别是强调职业技术教育,因此学术高中扩大了9倍,而职业教育扩大了30倍。四是发展特殊教育,针对班级3%名列前茅的儿童进行特殊培训,为选拔优秀人才做准备;对弱势儿童则延长教学时间;对逃学者进行社会心理服务等补救教育;为家庭困难儿童实行学费减免制度等。五是发展成人教育。1959年教育文化部发起第一场扫盲运动,政府雇佣3000个行业人员来教1万名文盲。到1972年已有450多名教师(150个女兵)帮助9500名学生摆脱了文盲状态。
  7、培养国民科技意识。为克服恶劣的生存环境,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以色列人非常注重自身科学素质的培养。所以,以色列的教育方针以犹太价值观,热爱祖国,自由与宽容为基础,设法向学生传授高层次的知识,传授有利于国家持续发展的那些重要科技技能。以色列儿童早期教育就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幼儿阶段便开始使用能开发儿童直观与反应能力、色彩感、空间方向感和基本数学概念等内容的教学软件。如今信息技术成为中小学教育的基础,所有中小学都能上网,所有课程都由计算机支持。在中学,为高质量完成中学理科教育任务,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较早进入大学接受科学教育,以色列政府依托大学优势,在大学校园里建立中学理科教育试验基地,由大学和中学一起承担中学理科教育,使教师更好地更新知识,以便指导学生。以色列大学更重视科技创新,各大学均有自己的研究所,重视跨学科研究,学院附近设有科研机构,从事对国家工业、农业、交通等重大意义科研课题和重点项目应用与开发研究,而且非常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魏茨曼研究所是世界上最早重视科研成果转化为商业的研究机构之一,在其带动下以色列大学均有自己的工业园,创立自己实业公司,取得重大成就。此外,为保持高水平研究,以色列政府鼓励博士后研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每年举办国际学术会议达百次以上,成为世界重要的国际学术中心。正是由于注重国民科技意识的培养,所以在以色列形成了一支稳定、高效、强大、精干的科研队伍。目前,以色列拥有世界上人均最多的工程师,每万名居民中拥有135名科学家和工程师,高于美国、日本、德国和英国。以色列每万人中拥有著作者人数统计,在自然科学和工程领域高达60余人,居世界第一位。以色列科学出版物在世界出版物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大约占到1%),在化学和计算机科学等许多领域,以色列的出版物对世界科学更是具有特殊的影响。以色列科学家在国际刊物上发表了全世界论文总数的1%左右,按人均科学论文数居世界第三位,按论文引用数居世界第四位。目前,以色列每1万名劳动力中取得理工科硕士和博士学位的为7名,这些科技人员分布在各研究所、大学、企业的研究机构当中,他们不断吸收世界各国的先进科技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开拓、创新,在众多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从而使科技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以色列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8、大力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实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负责的教育投资体制,不断增加对教育的投入,确保教育持续高速发展,是以色列教育发展的突出特点。在资金投入上政府予以足够的重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负责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经费,国家教育部负责教育经费、教师的雇用、教师的培养与培训,课程标准和教育督导等工作,地方政府则承担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修建、维护和协助教育部管理地方学校的职责。在非义务教育阶段,中央政府免除了学生的学费,地方政府负责自己兴办学校的教育经费,雇用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教师并提供薪金。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色列的教育经费一直未低于GDP的8%,1995年达到9.5%,政府投资占每年教育经费的65%,其余来自地方当局和其他渠道,地方当局每年预算的40―50%都用于教育。1995――2001年,以色列小学到高中的教育经费增加了20%,高等教育经费增加了16%。2001年,以色列教育投资总额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8.6%,远远高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30个成员国教育投资的平均比例(投资平均比例为6.2%,其中最高的美国也仅为7.3%,丹麦为7.1%)。据以色列中央统计局的报告显示,按所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计算,以色列教育预算高于当今世界所有发达国家,名列世界第一位。以色列政府大量的教育投资主要用于提高教师工资和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大量资金的投入为教育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总之,以色列教育无论在教育经费的投入、采取的主要措施,还是在教育的质量、取得的成效等方面,均居世界领先地位。这正是一个国土狭小、自然资源贫乏的小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根本保证。
  
  (本文责任编辑:刘万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