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经济的产业扩张是2008年俄罗斯政治经济领域中的一个重大事件。俄罗斯集中建立了一批国家集团公司,赋予其振兴经济、实施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工程、发展高新技术和产业的重任。国家集团公司的成立大大提高了国有经济比重,成为俄罗斯加强对战略型经济领域控制的主要形式。在大规模金融危机到来之前俄联邦政府完成了对国家集团公司上千亿美元的投资和众多企业的兼并重组,为稳定俄罗斯实体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
集中国家资源发展高科技工业
2007年4月26日,普京在国情咨文中正式提出俄罗斯发展高新技术工业的迫切任务,并建议组建专门的集团公司来承担这一任务。在肯定已经建立的“联合航空制造”集团公司和“联合船舶制造”集团公司同时,要求在纳米技术和原子能领域必须建立专门的集团公司。普京指出,在原子能、航空、船舶、通讯、微电子等高科技领域,俄罗斯正在丧失领先地位,必需集中国家资源快速发展这些关键技术领域。6月21日,副总理伊万诺夫在政府会议上称“纳米技术在航空航天、高精度武器、卫星和地面通讯、导航以及安全系统领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我们当前正站在纳米革命的门槛边,它的重要性可与苏联时期‘原子弹计划’、‘太空开发计划’给国防能力带来的影响相提并论。”一个月后俄国家纳米集团正式宣告成立。俄政府投资1300亿卢布用于纳米技术发展,并宣布至2015年前将继续投资2000亿卢布支持纳米技术发展。政府计划在未来15年内,在纳米技术基础上研制出对抗放射和生化武器的新式装备。
与此同时,另一个军事工业巨无霸――“俄罗斯技术工艺”国家集团公司也在酝酿成立。
2008年7月14日,梅德韦杰夫签署总统令将国防科研、军工制造、冶金、航空等行业内426家企业中的所有国有资产(国有股)全部转入新成立的“俄罗斯技术工艺”国家集团公司,涉及企业的70%属于战略型军工企业。在雄厚国家资本的帮助下,“俄罗斯技术工艺”开始了快速的产业扩张。根据政府批准的扩张计划,除国防工业外,“俄罗斯技术工艺”还将收购电子、航空、冶金、汽车制造、航空制造、船舶制造等各个工业领域的骨干单位,拟组建24个军工集团公司和7个高科技民品集团公司。公司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国家高新技术和工艺,研制生产军用、民用以及军民两用高新技术产品。
“俄罗斯技术工艺”国家集团公司是在对原“俄罗斯国防出口公司”股份化改制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俄罗斯国防出口公司”自有资产约250亿美元,2007年武器出口额约60亿美元。此次“俄罗斯技术工艺”并购企业中的国有股总数还未有最终统计,仅“俄罗斯技术工艺”控股的“ABTOBa3a”汽车、“卡玛斯”重型汽车厂、“BCM∏O-ABHcMa”三家企业在俄罗斯交易系统的市值就值百亿美元。
除此之外,“俄罗斯技术工艺”国家集团公司还将负责实施近7000亿卢布以上的国家发展建设项目。许多项目是涉及重大国计民生的项目。比如,“俄2008-2015年电子元件和无线电电子仪器”联邦目标发展计划(1870亿卢布)、“2002-2010及2015年前民用航空飞机”联邦目标发展计划(3404亿卢布)、“2007-2010及2015年前国防工业综合体”联邦目标发展计划等。
“俄罗斯技术工艺”的成立是俄罗斯工业改革史上最大的一次并购和重组,是俄罗斯发展高新技术工业的又一重大举措。“俄罗斯技术工艺”由此而成为俄罗斯最大的国家集团公司,被称为继俄“天然气工业总公司”之后的又一工业巨无霸,其资产之巨、国有资本在产业领域涉及之广、对俄罗斯高科技工业发展之重大意义,对俄罗斯当前政治经济管理模式之深远影响都值得关注。
以集团公司为代表的国家产业资本的新一轮扩张以军事工业为中心,同时涉及民用工业领域绝大多数高科技产业。国家集团公司的控股范围不仅包括传统的军事工业、国防科研、高新技术等战略型行业,还涉及汽车制造、冶金、航空、电子、船舶制造等传统工业以及微电子、信息、通讯、纳米技术等新兴产业。组建集团公司有塑恢复俄罗斯在国际高科技市场的高端地位,改变俄罗斯在微电子、信息、通讯、汽车、民用航空等产业领域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的局面。
与国际产业资本的联合
俄罗斯作为一个经济转型国家,大规模产业整合带来的巨大商机一直引起全球跨国公司的密切注意。俄罗斯政府新一轮的“国有化”过程中,所有制和产权变更频繁,巨额国有资产需要清算、合并、重组或出售。由于能源工业的天然垄断特点以及高额利润回报的前景,较早的国际产业资本跨国并购也最为频繁的在这一领域发生,其次是在电信和铁路交通部门。政府在高新技术和产业制造领域新一轮投资也吸引了国际产业资本。与国际跨国公司联合既借助于西方先进技术改造本国较为落后的民用工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俄罗斯企业学习跨国公司的现代管理制度和治理模式,这一点正是俄罗斯在公司治理方面的薄弱之处。
“俄罗斯技术工艺”在并购重组过程中在部分行业选择了与大型跨国公司合资的模式。比如,2008年5月与意大利著名的直升机制造商“Agusta Westland”可达成了合建AW139直升机总装厂项目;7月与“波音”公司达成了在俄境内建立钛产品合资企业的协议;8月与意大利最大的汽车轮胎厂“倍耐力”公司(Pirelli)签署了共建合资企业的协议,生产轻型轿车及载重汽车轮胎。这笔国际交易金额约2.5亿美元。按照合资目标,合资产品除了供应旗下的“Avtovaza”、“卡玛斯”重型汽车厂的轮胎需求外,还将逐步占领全俄和独联体市场。事实上,包括固特异在内的轮胎制造工业领域的跨国公司为寻求进入俄罗斯市场并实现本地生产已经花费了多年时间,耗资颇巨,但都无果而终。“Pirelli”公司代表认为,能最终进入俄本地生产在于他们选择了“俄罗斯技术工艺”集团。在多年的前期工作中,“Pirelli”公司曾与俄多家轮胎厂家谈判,但都因涉及市场份额和利益的再分配而无果而终,而“俄罗斯技术工艺”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垂直管理体系下的经济控制模式
普京执政以来有步骤、有计划地加强国家对重要产业领域的控制。总的趋势是以战略型行业为核心,并逐步扩大到涉及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能源矿产、机械制造等高新技术领域。军事工业和能源工业作为战略型行业的核心,总产值占据俄罗斯GDP总量的一半以上,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军事意义,是国家加强控制的重中之重。通过打击能源和金融领域的寡头势力、加强联邦政府行政权力,尤其是以“尤科斯”事件为分水领,俄罗斯在石油、天然气等战略资源领域实现了国家控制。其后,通过产业重组、国家收购、国有股评估一系列“国有化”措施,对矿产、机场、交通等领域内企业实行国家控股,通过颁布“国家战略型企业清单”总统令的方式严格划定私有化进行的产业范围。相对于其他产业,国防工业领域在20世纪90年代大私有化时期受灾较轻,航天、导弹、原子能、常规武器制造等部门一是受政策保护,二是产品专用性等限制。鲜有私有资本问津。但是在航空发动机、直升机制造、船舶制造等经济效益和出口潜力较强的行业都曾进行过不同程度的私有化,尤其是直升机制造行业,60%以上由私营资本控制。国防工业基本上形成了国家单一制、股份制和外资参股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
在普京第二任期内“国有化”运动出现了加速现象。从2006年至2008年,在全国所有的股份制企业中,100%国有股企业比例从30%提高到54%,且主要分布在能源、军工以及战略型行业。在2006年以前国有股比例在全国企业中平均为29.6%,至2008年初,国有资产比例已经增加到40%-45%。
国家控制战略型行业无可厚非,但国家资本大规模参与民用工业的趋势显然不是市场经济的方向。梅德韦杰夫对于国家控制经济的合理模式曾有一段评论:“建立众多国家集团公司不意味着俄罗斯拒绝市场化经济发展的大方向。但是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也是死胡同。”从俄罗斯在“市场化”和“国有化”两条道路上的争议和摇摆,可以看出俄罗斯对中央集权和计划经济传统治理模式的路径依赖。
(责任编辑:王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