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的第三任夫人、旧上海的一代影后胡蝶的女儿,胡友松是一位快被人淡忘的人物。 2004年8月,记者专程来到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在李宗仁史料馆采访今年已65岁的胡友松。胡女士用一口地道的京腔,向我们娓娓诉说那段被尘封的历史。
一
1933年,上海新创刊的《明星日报》发起评选“电影皇后”的活动。当红影星胡蝶以21334的得票,遥遥领先于陈玉梅和阮玲玉而荣登“电影皇后”的宝座。
6年以后,胡蝶的女儿胡若梅(胡友松的原名)诞生。小姑娘继承了母亲的美丽和迷人,然而她的人生却画出了迥异于母亲的轨迹。
1945年,6岁的胡若梅正在读小学二年级,由于母亲胡蝶经常往来于南京、上海等地,居无定所,为了起居方便,胡若梅就住在南京的一家酒店里。在这里,她遇到了影响自己一生命运的养母――沈文芝。
沈文芝原是军阀张宗昌的三姨太,1932年,张宗昌在济南被时任国民政府山东省主席的韩复榘派刺杀身亡,沈文芝辗转流浪来到南京,先是给酒店老板10多岁的女儿做家庭教师。有一回,牌桌上的一位朋友对她说:“有个叫若梅的女孩,是胡蝶的女儿,你教她好了。”于是,沈文芝辞去了原来的家教,到胡蝶家做了胡若梅的家庭教师。这一做就是10多年。沈文芝的一言一行,比胡蝶更直接影响着胡若梅的成长。
1948年,胡若梅随养母沈文芝来到北平,二人租住了一处清代皇族住过的四合院。一个是刻意隐藏身份的女人,一个是稚气未脱的小姑娘,由于时局紧张,周围的住户又多避于外地,空荡荡的房间里,生活既枯燥又担惊受怕。
胡若梅读中学时,家境已大不如前。她只得依靠助学金继续学习,生活非常艰难。但她并不气馁,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友松”,鼓励自己能像松柏那样坚强。
二
1959年从医专毕业后,胡友松被分配到北京市一家医院工作。
遗传的艺术细胞不仅表现为感情的细腻和敏感,胡友松的朗诵和舞蹈也很出色。读中学时,胡友松就在北京诗歌朗诵班学过3年,老师中不乏鼎鼎大名的北京人艺名家。为此,常有人问她:“你家里是不是有人在文艺界?”胡友松的工作成绩和人缘都不错,在医院里,经常有病人送胡友松舞票。每到周末,胡友松便从位于京郊的医院进城跳舞。北京人艺教朗诵的老师们曾希望胡友松进演艺界,但都被她婉言谢绝了。
就在胡友松按部就班的“走自己的路”的时候,一件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的事情发生了――1965年7月20日,著名爱国将领、原国民党政府“代总统”李宗仁携第二任夫人郭德洁冲破重重阻碍,毅然回到祖国怀抱。当时通过报纸、广播知道了这件事情的胡友松,虽然对李宗仁充满了仰慕之情,但并没有想到自己会陪伴李宗仁走过他人生中的最后三年时光,更没有想到自己的命运会随着李宗仁的回国而发生又一次大转折。
1966年3月,郭德洁在北京医院逝世。刚刚投入祖国的怀抱却又遭遇丧妻之痛,李宗仁一面感叹祖国的日新月异,一面又唏嘘身边无手可执。这件事在当时不但成为他的一块心病,也成了中央统战部乃至周恩来总理关心的问题。在组织的安排下,数十位女士的照片资料摆在了李宗仁的面前,依然沉浸在悲痛之中的李宗仁漫不经心地翻看着照片,当翻到胡友松的照片时,李宗仁的心里动了动,说不清楚为什么对这个女孩子有了好感。
见了几次面后,统战部门的工作人员来给胡友松做工作:“李先生很喜欢你,虽然年龄相差大了些,但只要两人情投意合,婚姻就没有年龄的隔阂。”
对于这桩年龄相差48岁的婚事,很多人都曾表示不理解。而胡友松后来对此的解释是:“主要是我觉得李先生是历史人物、爱国人士,我很敬佩、仰慕他。”1966年7月下旬的一天,75岁的李宗仁和27岁的胡友松举行了婚礼。婚礼没有张扬,但也来了不少嘉宾,杜聿明等前国民党要人纷纷前来祝贺,花篮堆满了婚礼现场。
新婚燕尔,胡友松陪同李宗仁去北戴河游玩。李宗仁对新娶的娇妻呵护备至:胡友松不会游泳,他耐心教她;胡友松夜里容易醒,李宗仁就不穿拖鞋光着脚起夜以免发出响声;胡友松有时候发脾气,不让李宗仁上楼见她,李宗仁也不着急,笑呵呵地哄她……那段时光是美好而轻松的。但当他们的专列火车从北戴河驶回北京的时候,文化大革命的风暴也驶进了他们的生活。
在周总理的关照下,李宗仁和胡友松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冲击。在家蜗居的日子里,李宗仁每天靠胡友松陪他下棋、品赏书画度日。因此,胡友松也爱上了国画。身为护理师,胡友松对李宗仁的照顾尽心尽力。但是,李宗仁的身体状况还是每况愈下。经检查,李宗仁患上了直肠癌。
1969年1月29日子夜,去世前的李宗仁掉泪了。他对胡友松说,这一生中只掉过两次眼泪,一次是他妈妈去世时,他不在身边在前线,“这次是我感觉自己要走了……”弥留之际,李宗仁劝胡友松要改一改倔强的脾气,“小不忍则乱大谋”。他恋恋不舍地说:“清明了,别忘了给我扫扫墓,让人知道我还有一个年轻漂亮的妻子。”每年的清明节,胡友松都要到八宝山去给李宗仁献上一束鲜花。
三
文革期间,在周总理的直接关照下,胡友松住进了有“双气”的一套房子里。如今,这套房子已经显小了,但胡友松仍舍不得搬走。为避人耳目,胡友松改名为王曦,一个晨曦的曦字道出了她对新生活的期盼。至今,胡友松的身份证上还是王曦这个名字。后来,有关部门又安排她到故宫明清档案部工作。1989年,胡友松因病内退。
胡友松说,1966年结婚后,李宗仁给亲属一一写信,把她介绍给了他们。同时,胡友松也很自豪,她和李宗仁名正言顺结婚,而不是他的秘书、护士或其他什么服务人员。在李宗仁逝世后,胡友松也没有“识时务”地与李宗仁划清界限,一走了之,而是很尽责地料理了他的后事。
有鉴于此,1973年,李宗仁长子李幼邻陪同其母亲李秀文回国后,给有关部门表明:“我父亲最后的日子是她照顾的,我感谢她。她是李家的人,我们应该把她写到家谱里,就是遗憾没能见到她。”
199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台儿庄区委通过报纸获悉了胡友松的消息,当时的区领导马上找来4名工作人员:“给你们一个政治任务,用4天的时间,把胡女士找来。”
4名工作人员带着报纸出发了,相关报道没有写胡友松的具体信息。到了北京以后,4个人开始犯难了:“到哪里去找呢?”他们决定请求高层人员帮忙。这样,才找到了当时在单位里名为王曦的胡友松。
在一所普通的居民楼里,4名工作人员敲开了胡友松的家门。工作人员一句“台儿庄就是你的娘家”的话语,打开了胡友松封闭许久的心窗。将近20年了,她没有任何亲戚,也没有人能做她的朋友,突然听到这样暖心的话,她孤寂的心灵宛若折翅的鸟儿,仿佛突然间找到了归宿,长久积压的孤独感迸发为由衷的激动,那一刻,她热泪夺眶而出。
胡友松被接到了台儿庄,受到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的热情欢迎和接待。回北京前,胡友松向区领导透露,自己保存了李宗仁的一些遗物,建议在台儿庄建一个李宗仁纪念馆。
回到北京后,胡友松打开尘封了30多年的箱子,取出一件又一件无比珍贵的资料图片和历史文物,大部分物品均是首次面世。
1998年,李宗仁史料馆选址台儿庄火车站遗址,胡友松被聘为名誉馆长。2000年,台儿庄为胡友松在李宗仁史料馆北侧不远处建成了一栋别墅,每个月还为胡友松支付2000元的工资。胡友松说:“李先生生前常把台儿庄比作他的第二故乡,台儿庄人民对我很好,我很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