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关上你一扇窗,会为你打开一扇门,这并非童话。曾被禁锢的生命就像岩缝里的嫩芽,依然能在严冬桀骜生长,只要她始终在努力。失聪的她赢得的并不只是大赛的金奖,也有她用画笔为自己生命描出跳动色彩的坚韧,还有她宣誓“爱心事业是我们的社会责任”的坚定。她是中国残疾人艺术家的骄傲。
2010年9月14日,史晓慧在“首届中韩残疾人美术交流展”韩国首尔展作为代表赠送一幅由中国残疾人美术家合作创作的国画《和鸣》给韩国,这幅象征两国友谊的作品被韩国国会收藏。
2009年手捧全国残疾人书法、绘画大赛金奖奖杯,史晓慧在其作品《太阳花的微笑》前“说”:让我们在温暖阳光下,像太阳花一样健康、微笑面对生活!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只要有爱,就会有希望。我相信,经过不懈努力,总有一天我们都会站上人生的领奖台。
2006年,石家庄特教学校礼堂里,挂着“与特奥同行,十艺善缘书画爱心之旅”的横幅。礼堂里一位青年,使劲往人群中挤,他看见人群中心的史晓慧,高兴地手舞足蹈,他是一位边打工边自学美术的聋人。他想请史晓慧指导,“你让我看到了光明的未来”。
接过带着体温的剪纸艺术品,史晓慧眼中闪动着泪光,连声比划着“谢谢”。曾经她也是一名背着画筒找工作四处碰壁的聋人美术学生,曾经她也有是否坚定走在职业画家道路上的迷惘、彷徨,就像在望不尽头的黑暗隧道里摸寻带着一点点亮光的出口,那种渴望、恐惧,她能懂得。她成长了,要为因命运挣扎的朋友带去温暖,这次现场作画义卖,就是为宣传特奥,救助智障人士筹资。“爱心事业是我们的社会责任”,她把在人民大会堂宣读倡仪书的这句话,印在心底。
火车车窗下的阳光藏在记忆深处
史晓慧喜欢太阳的温暖。儿时,史晓慧的爸爸远在北京从戎,在河北正定县农村,她和妈妈相依为命,日子过得艰难。每逢节假日,妈妈都会带着她坐火车去爸爸的部队探亲。记忆里,乘火车的情形最多,车窗外阳光闪烁,照耀在她身上,让她感到温暖,阳光带着她去找爸爸,让她忘记疲劳,也忘记寂静世界里的黑暗。
五个月时,因发高烧不止引起肺炎,注射过量药物中毒导致史晓慧失去了听力。因为不会说话,她没有伙伴,为了能与小朋友一起玩,她经常带上父亲捎来的糖果塞给他们。在寂静的生活中,她总忍不住就找笔随便在地上、纸上、墙上涂画,像小学生一样握笔,米老鼠、西游记、小人书……都是临摹对象,乱写乱画是年幼的她与外界沟通的特殊语言。
为了拥有绘画工具,小小年纪的晓慧已经懂得经常帮别人劳动,交换旧纸与铅笔等,用来画画,还攒了好久的钱买到心仪已久的小人书临摹。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她拿着粉笔头在地上、土墙上、砖墙上、房顶上模仿着画年画,年画上美丽的抚琴仕女图常常吸引着她的注意。
八岁时,看见村里的小朋友们每天都背着书包开心地跑来跑去,晓慧向妈妈要了发白的军包,在里面装上不知道怎么用的书本,远远跟着小朋友们也开心地又蹦又跳去学校。不过别的小朋友进教室听课,她只能躲在角落里画画,等大家放学,她又远远地跟着大家回家。
史晓慧的童年是忧郁的,直到十岁,她和妈妈随军进京,进入北京第二聋校开始学习绘画,生活才开始有了改变。
学画,用尽青春的莽劲
学会手语,与自己命运相同的人在一起读书,渴望上学的愿望得到实现,史晓慧少了恐惧,内心安定下来,好强的她学习很认真。有一天,史晓慧像平常一样写作业,教书法的王老师发现她写字比较规矩,字体结构也掌握特别好,还特别喜欢学习,于是开始精心培养晓慧。从此每天下课后,王老师都会带晓慧去书法教室教她写书法。几个月后,她参加全国儿童书法比赛,竟获得了一等奖。
王老师更加疼爱这个聪慧的女孩,后来发现史晓慧每次写完书法后,还将剩下的宣纸当画纸,她根据童年记忆里老屋墙上的年画,描摹古代的抚琴仕女。王老师觉得晓慧很喜欢画画,俗话书画相通,一生简朴的王老师拿出自己微薄的工资为晓慧买来宣纸、毛笔、砚等绘画用品,利用休息时间,辅导晓慧学习花鸟画,让她逐步接触中国画。慢慢地,她的水墨画作品开始在《中国教育报》等报纸上发表。
有了绘画,史晓慧像找到了一种自己的语言,她变得快乐开朗起来,绘画越发成为生活的重要部分。初中时,听说有个东北的山水画家宋老师到父亲所在的部队旅宿,史晓慧便带上自己的作品去其下榻的旅馆请他指点。画家为晓慧的诚心和执着打动,翻看着她的作品,告诉她画不是照着样板死画出来的,而是来源于生活。
从没脱离聋校和部队大院生活的晓慧,被触动了。她向往着画家笔下的东北冰雪白杨,想去东北野外写生,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她要拜宋画家为师,去其所在的哈尔滨文化馆少儿国画班学习。
父母原本不同意,女儿从来没单独出过远门,何况她跟人交流还有障碍,但耐不住晓慧的坚持,只能同意。靠着一张写有宋画家地址的字条,一心想学画的晓慧,逢寒暑假便往返于两地之间。
东北寒风冷冽,她在室外一站老半天,来了灵感,就地打开画夹,忘情地画起来,手冻裂开口,麻木了,也不顾。经过不断的基础训练,她的画技不断成熟。一张《塞北霜叶》获得1995年“迎香港回归祖国”世界和平国际青少年书画大赛“特别金奖”,她被授予世纪宝鼎金牌。
1995年,史晓慧进入北京建设大学美术设计系,老师评论她画的山水画虽然不错,但仍需要全面提高绘画基础,并让她多翻看西方油画(人体)画册,她惊讶地发现人体如此完美,感到自己最基础的色彩、造型、技法思路太窄!为了提高艺术水平,1998年秋,她又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徐悲鸿画室接受油画人体写生课程。
在原来学校画画算是数一数二的人物,一进校,就发现自己比健全的同学画技要差,为了赶上其他同学,她只能比其他人更吃苦,她不记得自己画秃了多少支笔,用光了多少叠纸。身边的老师、同学愿意帮助这个能吃苦又开朗的女孩,听不到老师的讲课内容,同学就帮她手抄笔记和笔谈,一次讲座上,同学一口气为她记录了十多页讲义纸。
即将毕业时,晓慧的素描人体作品受到教授们高度的评价与认可:“你的人体素描基础很扎实,强有力的线条与明暗对比表现出一种造型力度和有气息的人生情调,真让人无法想象你这个聋哑姑娘曾经付出了多少汗水!”
将西画中的光影融入中国水墨中
从徐悲鸿画室毕业后,同学们为了当画家的理想,一一走上了职业北漂的道路。史晓慧也在面临着选择,但她选择了工作。2001年,在亲朋好友帮助下,她和大哥创建“北京书慧苑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为国家和各种大型庆典活动,研究制作艺术品。
“为我学画,父母辛苦多年花费太多”,她希望工作让她学会自力更生,可以在工作闲暇时画画。在工作的3年时间里,史晓慧为我国国防部制作的肖像工艺品,赠送给了美国总统布什及各国官员,她为第二十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创作作品《新世纪大运之光》被专家鉴定为永久性藏品并被中国体育博物馆永久性收藏。
工作取得的成就,却意料之外地没有给史晓慧带来欢乐,反而更加迷茫,“这真的是我想要的吗?停止了绘画两年,我发现自己过的是一种不自信、不幸福的生活,像丢失了自己的灵魂。”史晓慧决定重拾画笔,找回属于自己的位置。
在徐悲鸿画室学习时,她迷恋上印象派,因为印象派画作里的室外光色,让她想起了幼时随母亲探亲,火车车窗下的阳光,“特温暖”。她花了很多心思探索在中国的宣纸上描绘阳光下的人物。这是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却是她自幼时起,心中想了千百遍的画面。
已浪费近三年时间,她更珍惜现在每分每秒,除了吃饭、睡觉外,她手中都握着画笔。达不到预想,她着急、生气,甚至撕画。她把时间安排得井井有条,让自己一刻不停地在寂静中寻找灵感……
终于,她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理念和手法:吸收西画中的光、形、色的效果,融合到中国传统的水墨人物画中去,用中国国画颜料展现出一种质感,成功地用水墨表现印象派的光影。她的画用笔圆润,意境清雅,被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收藏的《秋实》就是她在此阶段创作出来的作品。
2009年,以野生蜀葵为背景刚采风写生完的她,接到“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全国残疾人书法、绘画大赛”的通知,她激动万分,想到了向日葵,想到了自己,“我们都好比向日葵,虽然受风雨黑夜的磨砺,但当太阳升起的时候,依然可以昂首微笑。”
大赛截稿当天,史晓慧把这幅仅用时半个月完成的《太阳花的微笑》亲手送到了大赛承办方处。这幅画获得了大赛金奖。史晓慧成名了,但成名后的生活没有改变,牵牛花下,她一如既往地为北京通州人工耳蜗培训学校的孩子们上美术课;也一如既往地承诺兑现“爱心事业是我们的责任”,她的下一个梦想是举办个人义卖画展,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服务。
史晓慧
代表作《太阳花的微笑》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全国残疾人书法、绘画大赛”金奖。2010年作为中国残疾人艺术家最小年龄代表随团访问韩国并参加首届“2010年中韩残疾人美术交流展”。据其事迹改编的电影《聆听寂静》被国家广电总局定为“建国60周年重点推存优秀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