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起,一位来自美国的传教士勒里斯?姆?安格林在泰山脚下奋斗整整26年,创立泰山孤贫院,直至去世。 勒里斯?姆?安格林的汉名叫安临来。1880年,他生于美国佐治亚州梅肯镇一个信仰基督教的农民家庭。幼年读书。稍长随父务农,后跟犹太入学生意,懂会计,熟悉工商业务。在南美山区传教和教学期间,他同西克纳拉孤儿院的孤女亚娃?徘顿相恋,并结为夫妇。此时正值美国殖民主义政策发展时期,美国教团组织也掀起了向国外传道的热潮。1909年夏天,在一个偶然机会,安格林结识了在中国泰安传教多年的浸信会牧师布来拉克(汉名白太理),从他那里了解到中国以及泰安的一些情况,遂产生了到那里传教的念头。经与妻子商议后,辞职随白太理辗转来到泰安,夫妇两人分别取名安临来、安美丽,在泰城元宝街浸信会教堂开始了他们的传教事业。
1911年,安临来夫妇离开元宝街浸信会,自己出资在泰城东关迎暄街购置一处房产,在此创办“神召会教堂”。从此,附近百姓经常看到这位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乘坐马车去泰安东郊的乡村布道。很快,神召会安牧师的名字便在泰城传播开来。
这段时间,安临来夫妇先后收留了五位在饥饿和死亡威胁下挣扎的孤儿,对这些孤儿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在夫妇二人的悉心培养下,五名孤儿都被安排了工作,在教堂自食其力。这期间,中国兵连祸接,泰山下乞讨的孤儿随处可见,由于妻子安美丽本身就是孤儿出身,安临来深切体会到救助这些孤儿、创办慈善事业的重要性。1916年秋,正值泰安东关“神召会教堂”兴旺之时,安临来夫妇将原来雇用的人员全部辞退,在5名逐渐长大成人的孤儿帮助下,将教堂改办成“阿尼色弗泰山孤贫院”。此举立即遭到浸信会等宗教组织的诽谤与攻击,说安临来在中国办孤贫院,与美国宗教政策相悖,是教会的“叛逆者”。“神召会教堂”的外来资助几乎全部断绝。安临来的许多好友也来函、来访,劝他放弃创办孤贫院的计划。
面对各种恶意非难和善意劝告,安临来没有放弃。由于从一开始就资金匮乏,孤贫院的事业可谓步履维艰。在勉强度过了几年之后,1920年起,安临来开始兴办实业,决心走一条用实业养事业的道路,他早年学做生意、熟悉工商业的经历派上了用场。
他从济南购进织布机,办起织布厂,后又办了针织、漂染、制鞋等生产组织和农艺场、奶牛场等。1925年购买面粉机办起了面粉厂,安装了发电机供院内生产和照明。到1928年,全院有草屋二百多间、土地三十六亩、织布机二十二台、织袜机二十台、面粉钢磨五台,以及柴油机、发电机等。收养七百余人,公务人员一百五十人,孤贫院的事业达到鼎盛。
虽然开办了一些实业,有了些盈利,但因收容的人数剧增,孤贫院仍无法摆脱资金匮乏的窘境。1928年6月,安临来与基督教神召会美国总部签订协议,将泰山孤贫院的土地房屋设备转让给神召会美国总部。协议同时规定:此财产永久用于泰山孤贫院。安临来用自己的妥协换取了美国神召会总部对孤贫院的支持。但他同时表示:
“我和我的妻子决定,只要我们活着就要做泰山孤贫院的创办者,只要我们活着――不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把泰山孤贫院当作家住在那里。”
与此同时,安临来成立了“阿尼色弗泰山孤贫院芝加哥办事处”,具体负责孤贫院在美国的募捐。为进一步争取援助,安临来夫妇购置打印机,以中英两种文字打印书信,并先后编印《收获》《岱声》等报刊,邮往英、美、瑞典、新加坡等地,芝加哥办事处的罗文彬还将孤贫院的创办和发展情况拍成电影纪录片,宣传孤贫院创办的艰难历程和收养儿童的事迹。此外。安临来夫妇还多次返回美国,向宗教界、慈善界人士进行广泛宣传,并推销孤儿们的针织刺绣产品,展示孤贫院的实业成果。通过这些方式,安临来和他的孤贫院逐渐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冯玉祥助其改名
为发展孤贫院的事业,除在国际上争取支持外,安临来还曾对中国国内的政客、富商产生过幻想。当时的孤贫院在国内属新鲜事物,各地的一些达官贵人、富商巨贾借游览泰山之机来孤贫院参观、视察,安临来夫妇会抓住机会向他们募捐。1933年,安临来还发起过“十万元基金募捐活动”,亲自带着劝善簿去南京劝捐,孔祥熙、汪精卫、冯玉祥、韩复榘、马鸿逵、朱家骅、吴铁城等政府大员皆解囊相助,当时的一些著名企业,如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天厨味精厂、商务印书馆、上海先施公司等也都纷纷捐款,但最终的募捐数额仍无法满足孤贫院庞大的开支。
正当安临来对来自中国国内资助的愿望破灭之时,在泰山隐居的冯玉祥将军向安临来伸出了援助之手。冯将军不仅给予经济上的资助,还非常关心孤儿们的学习和生活,时常将自己写的诗歌和一些进步书籍送给孩子们学习,1935年他离开泰山后,还经常寄钱、寄物,鼓励孤儿们好好学习和生产,报管安牧师,报效国家。冯将军对安临来在中国开办慈善事业非常赞赏,但却不欣赏“阿尼色弗泰山孤贫院”这一院名。在他的提议下,安临来登报声明,将“阿尼色弗泰山孤贫院”改名为“泰山教养院”。
1918年孤贫院正式开班办学,采取半天读书、半天劳动的形式培训孤儿。随着孤贫院规模的逐渐扩大,先后设立西校、南校和专门的男校。聘请的教员最多时达四十余人,其中不少人受过高等教育。绝大多数收养的孤儿出院后都能够自力更生,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更有一部分人在民族危亡之际,参加了抗日战争,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孤贫院也力所能及地参与当地的公益事业。1925年,安临来在孤贫院四周架线安装路灯,为泰安东关路灯照明之始。因梳洗河河道常年失修,河水时常漫溢,淹没农田,泰城东关百姓深以为患。1929年,安临来组织灾民“以工代赈”。全筑河堤,改造梳洗和河滩,植树造林,彻底解决了河水漫溢问题。1936年8月,安临来应邀出席在青岛召开的第二届中华慈幼大会。安临来在会上提出多项提案,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1937年7月,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1938年1月日军占领泰安后,对安临来夫妇百般迫害。在对时局的极度失望中,安临来对中国的未来却充满了希望。他曾对身边工作人员说:“中国红色力量有希望。他们能吃苦,爱贫苦人,从上帝那里取来了聪明。”并询问:“八路军现在在哪里?”1942年9月5日,备受日本人凌辱的安临来,在他一手创办起来的孤贫院病逝,时年63岁。
此后,孤贫院先被日本人把持,后由安临来过去的助手掌管。到全国解放时,孤贫院已濒临破产。1951年9月,泰安专员公署接管了该院。泰山孤贫院在政府领导下,逐步改造建设成一所福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