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的秘密 周令钊:我和人民币背后的秘密

  你知道人民币设计过程中的秘密么?你想了解3元人民币的历史故事么?   你知道为什么第四套人民币上才出现毛主席的头像么?   让我们走近人民币的设计者周令钊先生,揭开这些问题背后的谜团。
  
  1950年的一天,两位不速之客敲开了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罗工柳的家门。这两位客人都来自中国人民银行,一位是印刷局副局长;一位是印钞厂厂长。他们告诉罗工柳,现在中央决定要设计新的人民币,请他参加,但是要严格保密。罗工柳很快就答应了,但他自己是学画画的,图案设计不是他的专长。于是,罗工柳向他们推荐了周令钊。
  当时的周令钊是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的青年教师,早在一年前,他就为开国大典绘制了天安门城楼的毛主席像。这位青年才子接到任务后,很快就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
  
  严密的设计过程
  
  设计人民币是非常保密的事情。接到任务后,周令钊瞒着夫人陈若菊,住进了北京印钞厂,专心设计。
  “这个任务非常保密,家里人也不知道我画钞票去了。不能说。好在我爱人根本就不问。她问我干嘛去?我说有事。她说有事就有事,去吧。于是我就去了。”谈起当年接到任务后的情景,接近90岁高龄的周令钊依然记忆犹新。
  设计过程非常保密。一个画家在平常的设计中,如果设计得不好就往字纸篓里一丢作废,但设计钞票可不行。周令钊回忆说,“设计中不要的话,哪怕是一个小的纸角,都要交公,交到保卫部门,他们都会登记好。在设计过程中不能有一张废纸,所以打草稿的时候要尽量在一张纸上多画点,画足它。因为交上去后,你要东扯西扯就麻烦了。”
  为了使设计出的图案更加逼真,周令钊多次跑到故宫、颐和园去临摹古石雕、石刻和铜器上的花纹和图案,先后画满了十多个速写本。此外,他还专门研究了云冈、敦煌石窟的图案,来丰富自己的设计思路。
  设计钞票不像平常画画,看似很简单的号码,其实也很讲究。首先要把号码摆放在容易看到的地方,同时背景还要用很淡的色彩。因为要是背景色彩太重,时间长了容易累坏质检员的眼睛。第二套人民币从1分到10元11种币样,正反22面中的装饰纹样,周令钊都要一个个画出来,而且要画成与真钞同样大小的效果图。当第二套人民币设计完成时,周令钊的眼睛都累坏了。
  
  浓厚的中国特色
  
  上世纪40年代末解放前期的上海,由于通货膨胀,当时在街上随便吃上一碗面条就要花费2亿多金圆券,国民经济几近崩溃。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陕甘宁边区宣布成立,并顺利发行了第一套人民币。由于受当时条件的限制,第一套人民币内容繁杂,设计不统一,而且印制质量差。所以到了1950年,国内经济已经基本稳定,中央决定进行币值改革,发行第二套人民币。对于第二套人民币的设计,中央的要求就是要具有中国特色。
  “我参与设计的是二套、三套和四套人民币。每套人民币的主题都不一样。比如说第二套,二套的形式就是革命历史,这里面包括延安、天安门等;第三套是生产建设,包括农村、工厂、火车、汽车、轮船等;四套是各民族大团结,把各民族的图案作为装饰,这样一来,我们的钞票一看就是中国的。”
  为了设计钞票上的图案,周令钊和他的同事跑遍了全国各地的风景名胜,如今,我们在钞票上看到的图案都有相应的风景与之对应。比如延安的宝塔山、南天一柱、珠穆朗玛峰等,这些钞票上的风景基本上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原型。
  在设计过程中,周令钊用的最多的是一种出现于唐代的“唐草”纹样,它可以不断地画下去,各种面额的纹样都是用的这种“唐草”。另外,故宫的窗棂被他用到了2元人民币的背面景框里,而敦煌壁画中的“飞天”飘带则成为了3元人民币背面的边框。富有创意的是,他把面额数字用圆圆的纹样围了起来,外形看起来就像是中国传统的灯笼,使得每一种币样都洋溢着浓厚的中国民族气息。
  
  神秘的3元人民币
  
  对于60年代后出生的人而言,3元人民币几乎是完全陌生的。新中国成立之初,苏联“老大哥”在很多方面都给中国提供了帮助,当时迫于我国的印制条件和能力的限制,第二套人民币中的3元、5元、10元三种大面额钞票不得不委托由苏联代印。
  “我们中国人太多了,印刷任务就很重。当时这个苏联‘老大哥’答应帮我们分担一部分,我们就把3元人民币的任务给他了。我跟印制厂的厂长,一个设计室的主任,还有一个翻译,四个人拿着我们整个设计出来的钞票到了莫斯科。先去见了他们的财政部长,他们的财政部长一看到我们整套的设计,就觉得很好,表示这个钞票一看就是中国的。那个时候我们保密工作做得很好,而他们的保密比我们还要厉害。”
  当周令钊满怀希望地带着设计好的模板到了莫斯科,本想借此机会参观一下苏联人的工厂,可是当他走进莫斯科造币厂后,迎接他的却是一扇扇紧闭的门窗。
  回忆这一段经历,周令钊有些激动:“你帮我们印钞票,我就到你们车间去看一看,到设计室去看一看,看看你们是怎么帮我们弄的,要是不合适的话,我们还可以提出来修改修改,但是他们不允许。他们办公室的负责人跟我们接头,我们跟车间的师傅根本没见过面。我们进不去,他们也出不来,这样一来,他们做出来的跟我们设计的差了好大的距离,到头来我们一直没满意过。这是个很细致的东西,哪个地方差一点就不像了。最后导致我们不满意他们也印完了。”
  1959年,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受邀来到中国,参加建国十周年庆典。这次来华,赫鲁晓夫的主要目的是说服毛泽东,要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但是,毛泽东很坚决地拒绝了。1960年7月16日,苏联召回在华专家1390名,撕毁协议600多项,中苏关系破裂。
  “中苏关系坏了,北京的苏联专家都撤回去了。可是我们钞票的原版留在他们那里。他说你拿走,这就是原版,你也没法不信啊。这样一来,如果原版在他们那里,以后他们就可以扰乱我们的市场。这可比印假钞要厉害多了。3元人民币在市面上流通了很短的一段时间,后来就给取消了。”
  就这样,3元人民币草草地退出了市场。
  
  人民币上的毛主席像
  
  在周令钊参加的第二、第三、第四套人民币的设计工作中,第四套人民币设计的时间最长,从60年代末就开始设计,到80年代才最终定稿。期间,因为“文化大革命”的干扰而一度中断。
  早在20年前,周令钊就将毛主席的像画在了钞票上,但是最终这个方案却被毛主席自己否定了。
  周令钊回忆说:“当时10元的人民币上画的是天安门,最初天安门上面我是画了一个毛主席像的。真正的天安门上面总是挂着主席像,画钞票怎么能把主席像取下来呢?我当然得画上去。但是拿到中央去审查,毛主席自己就不同意。主席说,这个人啊,有生之年不能上钞票。这个人有问题没问题,要一辈子过去了才知道。上了钞票,一用就是多少年,要是有一个人出了问题,你怎么办呢?怎么抹掉呢?所以他说我自己就不能上钞票。当时很多建筑物里面,都挂着好高好高的毛主席像,主席说,我才不愿意给你们到处去站岗。”
  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毛泽东主席在北京逝世。
  主席曾说,一个人在没有盖棺定论之前是不能上钞票的。可是到了这时,是不是该在钞票上画毛主席像,又成了大家讨论的话题。而最终,周令钊还是如愿以偿。
  在设计第四套人民币的时候,主题是各民族大团结。本来定的最高数额就是50元。50元上画着农民、工人和知识分子三个人的头像。后来中央下来一个指示,市场需要,要加印一个100元的。周令钊笑着说:“再加一个100元,但是还得画头像啊,工、农、知识分子都上去了,那上面放什么呢?所以就想到领袖人物上钞票。四位领导,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都是没问题的,都是好领导,把这个放在100元上压得住,同时又没问题。罗工柳把这个建议提上去了。中央就批了。”
  毛主席的头像就这样上了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