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执行本刊编辑部 1978年,邓小平问当时的国家建委副主任张百发,居民住房是否可以成为商品,如果可以,他想给朴方买一套。那时,我国年人均住房投资不足10元,人均住宅面积较1949年还少0.9平方米。纵然几十年来飙升的房价让许多人无房可住,但不可否认,百姓居住条件的大范围改善,商品房功不可没。只是现在,偿还保障房历史欠账的时代到了,无论“十一五”期间完成的1500万套,还是“十二五”规划中的3600万套,都是政府努力实现百姓安居理想的努力与承诺。
土地招拍挂制度以来,地方政府已经太过依赖土地出让金,此轮保障房建设中,他们舍得拿出多少土地,拿出怎样成色的土地来供应保障房,是公众期待又不敢太期待的事。责任书和军令状之外,如何拉动地方的内生积极性,还需长远打算。而地方债、保险资金以及社会闲资将在数额庞大的资金缺口中发挥什么作用,都还处于试水阶段。
无论如何,和仅仅成为房主相比,拥有一个交通良好、设施完备、适宜居住的房子,才是人们最本质意义上的安居梦,若能帮助那些最需要保障的群体实现“下楼就去刷盘子,刷完盘子就睡觉”的愿景,更是再好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