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什么好玩的?”这是我最常从身边的朋友口中听到的一句问话。 “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玩些什么?”这是我最常从长辈们口中听到另一句问话。 答案是:逛街、KTV、酒吧……为什么总觉得还是缺少了点什么。最近两年武汉的小咖啡店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于是大家又有了新项目:读书、观影,以及桌游……
当然,这里还有更高级的:青年公共文化空间。
它们大多没有商业目的,所以并不广为人知,但它们的创办者却往往满怀激情与理想。你可以说那理想有些不切实际,但正是“不切实际性”,才让它们变得与众不同与独具魅力。以下介绍的三家“青年公共文化空间”,各有特色,但它们的目的却是相同的――文化推广。
“微线体”艺术空间
进了这里,你就没有身份
在鲁磨路坐上开往江夏的732路公交车,大约30分钟到达终点站“藏龙岛华农楚天学院”。
“微线体”艺术空间就位于这个荒凉而清净的地方。创始人魏源说:“进了这里,你就没有身份了。”
83年生的魏源是“华农楚天学院”动画系的一名老师。微线体是他一直的梦想:有一个地方,能够聊天,有很多人为了同样的目的来这里做一件事。
2007年,学校的投资商把咏归八角楼盘给了他,2008年,“微线体”艺术空间终于“开业”了:一栋三层小楼,一楼是会议室;二楼是咖啡吧、书吧、酒吧;三楼是放映室,偶尔可以做成演出现场;而三楼的平台则被划割成一块一块的,让人们来认领,这个项目叫做“借花献佛”。每块地承包出去,爱种什么种什么,但你必须对它负责,经常来打理。
由于远离闹市区,所以这里显得安静。若是某一个阳光灿烂的冬日下午,来这里看看展览,或是坐在二楼的咖啡吧看书上网(这里有无线路由器);或是在三楼平台的秋千上眺望粼粼波光的南湖,绝对惬意。
“微线体”的艺术活动有着很强烈的特点――一切有可能的活动。也就是说,来这里办展览的人,并不一定是专业的画家、艺术家。只要你展览的动机足够明确,不管你是做什么的,有名的还是无名的,“微线体”就会免费给你办一场展览,从布置场地到海报,全包。
今年6月的时候,“微线体”办过一个名为“画得不好请多包涵”的展览,画展的作者陈双,是一个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水平的摩的司机。
除了办画展、搞活动,“微线体”甚至有拍电影的一套设备――但就是简陋了点。成立一年以来,“微线体”一直在尽力给任何一个有想法的人一个平台,它并不以营利为目的,只是为了享受过程,自娱自乐。
[名片]
地点:江夏藏龙岛华农楚天学院咏归3029八角楼
面积:400?
主人:魏源
特点:基本免费(有茶水费,但很少)的咖啡吧、酒吧、书吧;免费的电影放映;免费的展览、艺术活动;免费的疯闹和开心。
馒头+POGO LOFT
本土青年创意的商业之路
“馒头+POGO LOFT”,乍看是个创意小店,一走进去才发现别有洞天。这个地方分为上下两层,一楼的“馒头+”聚集了本土创意人的产品(展示和出售),二楼的POGO LOFT则像个小咖啡店,除了可以聊天喝奶茶外,还可以拍照听黑胶、也可以开小型演唱会、组织不同主题的活动。
POGO LOFT,30多平米的狭小空间却可以容纳异常丰富的内容。作为一个公共文化空间,这里也会不定期地播放一些本土独立电影和小型演出。很多人就喜欢喝着特调的5元一杯的香草奶茶在店里呆上一个下午,等待晚上的小型演唱会。哪吒在此、A hidden trace等武汉的独立音乐人都曾把这个露天飘窗当作舞台,在这里上演民谣和不插电,那样的夜晚,哪怕只有十几个观众来捧场,气氛却十分温馨。
店主蝎子在法国考取了香草营养师,愿望就是在POGO LOFT贩卖在实验室里解决了生物蛋白问题的欧式香草奶茶。为了让更多的人接触香草、认识香草,他还在此举办了“把香草带回家”的活动,种植好的香草被客人买走,他会详细指导该如何进行培育,每隔一段时间,这个香草交流小组的朋友就会聚集店里,聊聊自己的香草种植心得。
当然,“馒头+”还是以经营本土创意商品为主:BOPU抱璞团队制作的玩偶、何强的电线人、依辉的手工皮具、熊小熊的布袋、夏小沫的明信片、KAKULU的拼布装置、小水的城市绘本、9861的设计片,都集中在“馒头+”售卖,店主克路的愿望是把这里打造成武汉本土年轻人创意手工制品的集散地。
[名片]馒头+POGO LOFT
地点:武汉市洪山区八一路101号(武汉大学斜对面街铺)
面积:70?
主人:蝎子、克路等人
特点:小型演出;咖啡店;香草教室;本土创意商品出售。
“我们家”青年自治实验室
贫穷者的精神乌托邦
这里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小院,住着主人麦颠和他的朋友们。
麦颠最早的身份是“武汉朋克”,他曾玩过乐队,还主编过一本叫做《Chaos》的朋克杂志。如今,他又与另外两个朋友,吴风和王禾,一起创办起“我们家”青年自治中心。
“‘我们家’是几年前在欧洲的squat启发下设想的一个计划,‘家作坊’直接提醒了我将它付诸实施。我们的期望是,各种人可以在这里相遇……”
那么什么叫做squat?它的字面意思是“非法占有建筑物”。而现在的含义是:一些追求精神生活的年轻人们,私自占用了一些废弃的房屋,成立小团体,在此生活、学习和交流。它欢迎任何人,且无任何商业用途。之后因城市发展的需要,政府开始干预这些squat,大部分情况是,政府象征性地收取一些租金,使之变得合法化。
而麦颠正是在欧洲尤其是德国走了一趟后,决定把这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引进中国。
记者与“我们家”的第一次相遇,起源于一个Party。用麦颠的话来讲,“Party往往是最轻松的一种‘相遇’的邀请。”那是在2008年,先锋实验音乐家李铁桥+李剑鸿在此地举办的一场演出。
2009年11月4日,一个叫做《素人之乱》的日本独立纪录片在“我们家”放映,它的导演和主演也来到了现场。这是一群反抗主流社会价值观的年轻人,他们高喊着“贫穷万岁”的口号,以竞选、Party和乐队表演的形式,边自找乐子边维护自己的利益。这是大家第一次看到一个在以往的影视媒体里所见不到的日本现实社会,它更加残酷,却也更加亲切和有趣了。
观众大约有十几个,且大都是大学生。麦颠用借来的投影机在屋子里为大家放映电影。到了五点多钟,夜幕落了下来,大家又合力在院子里生了一堆火,一起围坐在火堆旁聊天。在交流中,日本来的三个年轻人给大家解释了社会背景,他们活动的动机以及自己的信仰和理念。
[名片]“我们家”青年自治实验室
地点:武汉植物园旁(面对大门左转下行50米右转入村50米)
面积:400?
主人:麦颠
特点:全免费。青年旅舍;小型图书馆;独立纪录片放映地;实验音乐演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