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迭尔创始人的悲剧命运] 哈尔滨马迭尔宾馆官网

  近期,《马迭尔旅馆的枪声》在荧屏热播,该剧讲述了共产国际情报组织在哈尔滨马迭尔旅馆与日伪特务机关展开的一系列潜伏与暗算的较量。故事带我们走进了那段刀光剑影的岁月风云,也走进了那栋华姿雅韵的美妙建筑。
  其实,早在抗日战争前,马迭尔旅馆里就上演着反日的战斗,其创始人卡斯普也经历了从辉煌到黯然的命运变迁。
  
  “东方凡尔赛”
  1898年中东铁路铺建伊始,哈尔滨还是一片蛮荒之地,随着多国移民聚集于此,哈尔滨在1905年开埠通商,被称为“东方巴黎”。
  约瑟夫?卡斯普就是众多移民中的一员。卡斯普是俄籍犹太人,日俄战争期间,曾在俄国骑兵团作战。战后,他定居在哈尔滨,开了一家钟表修理店,之后升级为珠宝店。短短的数年,卡斯普成为远东最著名的珠宝商。卡斯普的致富手段非常隐讳,在他珠宝店里陈列着从俄国廉价买来的珠宝钻石、首饰银器,而这些东西都是从它们之前的主人手中没收来的。
  1906年,卡斯普筹集资金打算在中国大街(现中央大街)修建一座旅馆。他聘请了一流的建筑设计师俄国人C.A.文萨恩,还选购欧美各国上等的建筑材料,1913年,一座新艺术风格的三层建筑建成,卡斯普为其取名“马迭尔旅馆 ”。马迭尔是俄文MOдEPH的音译,意为时髦、现代。
  马迭尔旅馆是当时远东最豪华的旅馆,在这里,不仅有出自皇家厨师之手的美味珍馐,还演出中外戏剧和杂技歌舞,各国名流纷至沓来,可谓“日日弦管闻客醉,夜夜酒色入灯红”。当时,人们把这里称作“东方凡尔赛”。
  
  李顿调查团来了
  上世纪30年代初期,繁华浪漫的哈尔滨,也是各种政治势力纠结的漩涡,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奉行国民党不抵抗政策的奉系军阀、日本关东军及其主导的满洲傀儡政权、流亡白俄建立的全俄法西斯党以及成立不久的苏联政权,都或明或暗地活跃于这座城市。在马迭尔旅馆,无论座上的达官显贵,抑或门外的贩夫走卒,都不可小觑,谁知道他们是抗外抵辱的志士,还是出卖情报的密探。义与利、生与死、坚贞与背叛,每天都在上演。
  对于卡斯普这样的犹太富商,日本很想拉拢利用,但卡斯普对日本并不感冒,是非亲日派人士之一。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东北的局势更加紧张。国民党政府一边实行不抵抗政策,一边试图通过国际联盟(以下简称国联)制裁日本,请求国联组织调查团来华调查事变真相。
  1932年1月,国联调查团成立,委员有英国李顿爵士、美国弗兰克洛斯?麦考益少将、法国亨利?克劳德中将、意大利格迪伯爵、德国恩利克希尼博士,随员26人,中国顾维钧等5人,日本及伪满外交部27人,共百余人。李顿担任团长,所以又被称为李顿调查团。
  9月9日,李顿调查团到达哈尔滨并下榻马迭尔旅馆。此时的马迭尔旅馆已被笼罩在日本特务机关编织的大网下:伪警察不但假扮旅客占据了调查团的邻近房间,还冒充茶房、侍应生、房间侍役、大厅侍役等饭店职员,即便在餐室、阅报室、会客室和饭店四周也分散着大量日探,阻止任何人接触调查团。
  抗日名将马占山的密使,在马迭尔附近被捕;一名想递信的学生,在调查团居住的二楼被杀。调查团逗留哈尔滨的12天里,就有200多人在马迭尔附近被捕,7人被杀。
  但这张网无法封锁正义爱国的声音,调查团得到了1500余封信件和请愿书。10月,调查团发表报告,认定了东三省是中国一部分,以及日本侵略中国、制造傀儡政权的事实,这些在1933年2月的国联大会上得到承认,日本旋即退出国联。
  
  西蒙绑架案
  封锁与阻挠的失败使日伪当局大为恼火,他们把怀疑的目光投向旅馆的老板卡斯普――他是李顿调查团在哈尔滨期间接触过的为数不多的非亲日派人士之一,而且他在旅馆里行动是无法限制的。日本特务机关长小松原道太郎表示,要收拾一下卡斯普。
  但是想收拾卡斯普谈何容易,他精明而机警,早有了一套防范措施。马迭尔旅馆有许多俄国警卫昼夜巡逻;即便偶尔出门,他也会布置一个严密的警戒圈;他的全部财产都已转移到两个在法国求学的儿子名下;由于儿子已加入法籍,马迭尔大楼上飘扬的是法兰西国旗。
  1933年夏天,约瑟夫?卡斯普的小儿子、24岁的西蒙?卡斯普结束了在巴黎音乐学院的学业,回到哈尔滨后,作为一名职业钢琴家举办了演奏会。
  8月24日深夜,西蒙参加完晚会,送女友莉迪娅回家。汽车开到莉迪娅家门前,车门被拉开,一只冰凉的手枪顶在西蒙的脑袋上。绑匪释放了莉迪娅,让她带信给卡斯普,准备30万元赎金,并且威胁说:“如果不肯拿钱,或者报告警署和法国领事馆,西蒙将立即丧生。”
  而此时,卡斯普正在为西蒙准备第二天去大连的行李。他做梦都没想到,日本人居然向西蒙下手了。这个倔老头没有顺从,他立即通知了警方,还要求法国领事馆进行外交干预,并对报界宣布:“我决不付给分文,没有人敢伤害我的儿子。”
  然而,无论是伪警厅督察马丁诺夫,还是法国领事雷诺,都对他敷衍搪塞。卡斯普听从了法国副领事埃伯特?晓邦秘密调查的建议,并且愿意出超过赎金数目的钱来作经费,因为他明白真正能救西蒙的并不是钱。之后,大西洋电影院经理、中国籍意大利人范斯白和侦探吉米斯塔克两人加入了调查队伍。
  很快,他们就查出这一案件的内情和参与者,策划人和操纵者是日本宪兵队秘书、绰号“满洲恶棍”的科斯加?中村,指挥者正是马丁诺夫。西蒙很可能是囚禁在被称作哈尔滨老城的香坊。但是当他们去营救时,西蒙已被转移到了距哈尔滨80公里的小岭镇。
  同时,卡斯普也在与绑匪进行着讨价还价。他是个杀价的能手,谈判进行了一个月,赎金就降到了要价的1/10,并且还要等他儿子放回来之后才能给。
  9月28日,一个包裹寄到马迭尔旅馆,是西蒙血淋淋的耳朵,卡斯普屈服了。正在这时,一个匪徒落网了,他承认了罪行并供出了同伙,其中就包括马丁诺夫。
  晓邦向各国驻哈领事馆散发了绑匪供认状材料,报纸很快刊登了此事,强大的舆论攻势使日本感受到了压力。抓捕行动艰难地进行着,直到11月底,几个匪徒相继落网,而无辜的西蒙却被中村下达了“撕票”命令。12月3日,人们在一个浅坑中找到了西蒙的尸身。95天的囚禁,严酷的私刑,这个高大青年只剩下一副骷髅,惨不忍睹。
  
  隐忍中积蓄力量
  接下来的审判更是荒唐,1936年7月,伪满洲国委派了3名日本法官审理此案,最终绑匪因其“爱国热忱”被释放。伤心的卡斯普随即离开了哈尔滨,1938年死于巴黎。
  西蒙绑架案扑朔迷离之际,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就住在马迭尔旅馆。之后,他写了题为《日本建立的殖民地》的文章,向世界披露了日本侵略者的罪行――美丽安静的哈尔滨已成了人人自危的生死场。
  卡斯普是受害者,也是反抗者,他出走后的马迭尔,如同整个东北大地,在隐忍中积蓄着力量。
  1948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筹备会在马迭尔召开,从此,马迭尔开始见证一个新的时代。
  作为创始人,卡斯普不仅在这里留下了惊心动魄的故事,还留下了延续百年的美食,以及夜幕降临后独有的“阳台音乐”――逝去的西蒙就曾在那里弹着钢琴,讲述一个24岁青年的思绪与情怀。
  编辑:李雪 美编:陈思璐?编审:张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