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刚刚经历了一场小雪之后,北京的气温迅速爬升,白天最高温度达到了9摄氏度。除了温度回暖,这场小雪也为北京带来了干净的空气和湛蓝的天空。人民大会堂上方插满了红旗,在天空下迎风猎猎。
下午三点,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将在这里开幕,按照大会新闻组的提示,记者可以提前一个半小时安检入场。为了保证会议期间的秩序畅通和绝对安全,天安门广场及周边道路都进行了临时交通管制。天安门广场暂时对公众关闭,被用来停放各种工作车辆,成了一个临时大停车场。
下午一点半,记者驱车来到天安门广场,根据交通指示等待排队进场安检。等待的车队不算很长,一百米左右,大家都在耐心地慢慢往前挪动。这时,左前方一辆黑色奔驰车突然右打轮,车头插进了记者所在的这条车队,这种行为用北京话叫“加塞儿”,通常都被人所鄙视和痛恨。很快,黑色奔驰车上下来一个人,记者赶忙摇下车窗,一个熟悉的人靠近过来:“对不起,在您这‘加个塞儿’,不然我又该迟到了,去年就迟到了。谢谢!”他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崔永元。
刚把车停好,崔永元就被一个女记者发现了,很快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记者把他团团围住。“民生是两会的热点,大家都在提,我就不凑热闹了。但在发言时,如果有人提到保障性住房,我会谈谈自己的看法。国家决定5年之内兴建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我希望对此能有一个科学的测算,算清楚到底有多少人需要被保障。”崔永远态度很好,耐心地回答记者的一个个问题,有时同一个回答要向不同的记者重复两三遍。
大会堂阶梯前的空地是记者们最忙碌的地方。按照大会规定,记者们只能在这块平地上进行采访,一旦代表委员们走上台阶,他们就“安全”了。
“朱军、朱军”、“杨澜老师,给我们讲几句吧”,名人的出现总能引起一阵骚动和追逐。刘翔刚一出现,立刻被许多记者左右围堵。很快,刘翔突出重围,几个箭步窜上台阶,转身得意得挥手,留下记者们一片无奈的叹息。
少数民族代表和新闻人物也是媒体追逐的焦点。少数民族代表通常身着独特的民族服装,成为许多摄影记者的“最爱”。而刘永好、张晓梅等新闻人物的出现,也总能引发新一轮的媒体围攻。
在代表们进场之后,记者们才开始鱼贯而入,来到二楼和三楼的记者席。这里“高高在上”,但距离主席台非常遥远,要想一睹国家领导人的真容几乎是不可能的。大会开始之后,记者们不再像先前那么忙碌,有的打开笔记本电脑开始赶稿,有的干脆开始互相合影。
有人说,两会期间,最忙碌的就是记者和警察。2011年两会期间,报名参加两会报道的中外记者近3000人,他们每天奔忙于大会堂、各小组和代表团驻地、新闻发布会,所以记者们都说“跑两会”。两会处处都是新闻,代表委员提案、最新个人新闻、犀利话题、“雷人”语录、甚至每年两会上的“美女记者”。
不过,说起今年两会最大的热点,相信每一个记者都不会错过:民生话题。
今年两会期间,5000多名代表委员将在12天的时间里履职建言,共议民生国是。在走访调研、倾听思索之后,他们在这里表达、呼吁、争锋甚至真情告白。在这些声音中,不乏真知灼见,也偶有“雷人雷语”。但真正振聋发聩的,不是那些大话、空话、套话,而是真话、实话,是百姓们的心里话,是那些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话题。而这些民生话题也将是《民生周刊》记者最为关注的内容。
根据媒体两会民意调查结果,公众除对医疗、教育、就业等“老难题”保持关注外,今年对物价上涨、工资增长、城市治堵、搬迁补偿、社会管理等新热点表达了更多关切。
2010年,“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等网络热词层出不穷,国内CPI节节走高,去年底达到5%的高点。为有效控制物价总水平、保持物价基本稳定,中央采取了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稳定农副产品供给、降低流通环节成本、规范市场秩序等一系列调控措施。今年物价上涨会导致严重通胀吗?年内政府还会采取哪些措施稳控物价?百姓对此充满期待。
“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如何在做大的同时分好“蛋糕”?如何进一步调节行业收入差距、缩小贫富差距?人们拭目以待。
房价始终牵动人们敏感的神经。今年的房价调控还会采取哪些措施?中央严厉的房产调控措施能否在地方落到实处?政府如何确保“1000万套保障房”保质保量完成?房价问题始终是国家、社会和百姓关注的焦点。
在推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暴力拆迁”始终是最不和谐的声音,也是最容易引发矛盾的火药桶。为化解这一社会矛盾,今年初《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出台,为禁止行政暴力拆迁、保障群众平等权益奠定了法律基础。但新条例的落实,有待强化地方政府责任,遏制仍在蔓延的“土地财政”之风,尊重司法独立性、保障被征收人权益。人们期待城镇化建设能向着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2010年我国大中城市交通拥堵引起空前关注,一些大城市掀起一轮“治堵”行动,将“城市病”推上风口浪尖。“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防止特大城市面积过度扩张”“预防和治理‘城市病’”。今后城市扩容如何创新模式预防“城市病”?在“治堵”等城市管理中怎样“以人为本”、增强市民“幸福感”?人们期待两会出现更多真知灼见。
两会前夕,教育、医疗、就业三大难题再次引起网民关切。经过多年努力,特别是近年来就业促进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等法规密集出台,使三大民生难题有所缓解,但离百姓期待尚有不小距离,特别是“优质、均衡、公平”的呼声仍然较高。新的一年,教育改革如何围绕百姓期盼的公平问题实现新突破?医疗改革如何打好“新医改”攻坚战?如何进一步扩大就业和破除就业歧视?这些问题无疑都是两会的重要关切。
带着这些关切和期待,《民生周刊》记者将在今年的两会上与各位代表委员一同探讨民生话题、破解民生难题、期待民生破题。正如崔永元在回答本刊记者的提问时所说:“‘民生话题’不仅是今年的热点,而且是下一个五年的热点,也应该是永远的热点。”
“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如何在做大的同时分好“蛋糕”?如何进一步调节行业收入差距、缩小贫富差距?人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