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芳 带汉俑回家】 汉俑

  如果这些藏品是真品,这么多、这么好的东西,应该让它们回家。      “平常”、“普通”,电话里邓芳这样介绍自己。1990年出国,没有文科生在亚文化里的沮丧和茫然,国内名校毕业的工科女生稳扎稳打,拿下电机系博士学位,顺利进入赫赫有名的通用汽车公司。
  遇见了他,同为中国人,一样的学子出身,机械系博士,任职于福特汽车公司。两个登对的人,在底特律成家立业。这样的组合,实在是中国人在美国所谓幸福生活的样板。
  日子原本可以这样一直过下去,幸福、殷实,却也平常。
  2006年初,一向热爱文史的夫妻二人习惯性地上网溜达一下,打开了时常光顾的一些文物出售网站。“我们两个对于高古时代的古董,特别喜欢。不像明清瓷器那么精美,但你仔细看,有更古朴、天然的韵味,特别耐看。”
  早些时候,他们通过网站,买下了几个马家窑彩陶罐。网站服务不错,如买家确认自己买下的是赝品,还可以退货。
  
  这些藏品肯定是走私出来的
  
  页面弹出一批新货,邓芳和丈夫范世兴吓了一跳。他们凭着长期对文史考古知识的了解,以及多次参观世界各大博物馆所获得的经验,初步判断这些都是出自西汉时期的帝王陵阙及其陪葬墓穴的高古文物,包括情态传神的塑衣陶俑、黑色裸俑,还有大量逼真可感的战马、猪、牛、羊,质朴秀美的蚕茧罐等等。
  “那些东西一看就不是正规途径出来的,肯定是走私的。”他们通过卖主打听货源,果然是先被走私到香港,一入香港,便得自由,成为可供欧美文物商自由定购的物品。
  邓芳坦言,明知这些文物乃非法走私出境,但要追回,实非易事。最直接的手段,即是由中国提供文物被盗的书面证据,由国际刑警通过法律程序,向这些文物的持有者没收索回。
  
  然而“文物被盗之前深居墓中,并无正式记录,依照法律程序索回基本上是没有可能兑现的”。
  现有条件下,民间回购是最有效的方式。夫妻二人迅速做了决定,订购了其中品相上乘的陶编钟9件和两个彩塑陶俑。
  他们在买马家窑陶罐的时候,学过一些文物鉴别常识。但是这一次面对的是不同寻常的珍宝,两个博士拿出了科学攻坚的精神,通过网络向藏友请教,急补文物鉴别知识。
  尽管编钟附带牛津大学实验室的热释光测试报告(专门测验陶器最后一次过火年代),他们还是不敢松懈。为确认文物真假,他俩拿着放大镜仔细查看。
  “在这方面,我先生真是特别能干。”邓芳笑呵呵地说,先生完全展示了科学家的缜密、细致,迅速成长为鉴别高手。
  有时他们用少许清水泼拭,以测试陶体的干湿度;有时以舌尖舔尝,以感受其吸水性能的强弱。记者跟邓芳开玩笑,说那些陶俑已经干渴了几千年,吸水能力一定超强。邓芳笑起来,“真的是这样,你不知道,把舌头放上去,简直感觉舌头要被吸上去了。”
  “我们曾在陶俑身上,用细小的镊子捡出两三毫米大小、极难察觉的衣服碎片,还通过放大镜观察比较陶俑眉毛和眼珠的颜色、身体肤色及表面剥落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后来加彩的状况。”
  这些细入毫发的观察最后得到了文物专家的认可,经鉴定,这批文物的确出自西汉帝王陵。有专家认为,这些陶俑很可能代表着西汉宫廷中表演“百戏”杂耍的艺人,是西汉时期塑衣式和着衣式陶俑相互演变时期的典型过渡形态。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当时,经过近一个月摸索探寻,“竭尽了我们有限的知识,也破解了当时所有想到的疑问,还是决定向文物界专家求取更专业的咨询和鉴定。”
  2005年,夫妻两个回国旅游,跑遍了陕西省大大小小的博物馆。汉阳陵博物馆留给他们美好深刻的印象,工作人员十分专业,馆内收藏条件堪称国际一流。邓芳把求助信投向了那里。
  她通过网络查到了陕西汉阳陵博物馆的总机和电子信箱,把这些藏品的照片传过去,然后守在电话机旁,辗转询问,终于联络到博物馆副馆长王保平。
  “王先生非常诚恳负责,在阅览我们发送的图片之后,立即告知他的初步判断,‘应为真品。’”
  
  “领送汉人回家”
  
  邓芳心里生发出一个大胆的念头,“如果这些藏品确定是真品,这么多、这么好的东西,应该让它们回家。”
  那么喜欢,为什么不自己收藏?她在电话那头笑起来――那么多藏品都买下来谈何容易?“我们买马家窑陶罐只是玩玩,真正有文物价值的,还是应该回到故土,住进博物馆。”
  民间筹款、募集资金、回购文物,然后捐赠回国,这是夫妻两个所能想到的最可行、最有效的办法。“光靠我们两个肯定不行,必须让更多的人加入进来。”
  邓芳写了一封长信,倡议那些“有情怀的朋友”加入进来。她向国内外多年交好的同学朋友介绍这批文物的始末,以及希望将其回购并捐赠回国的意愿,恳请大家达成共识:“尽匹夫之责,送国宝回家。”爱好文学的她给倡议书起了很抒情的一个标题,“天若有情天亦老,领送汉人回家”。
  倡议书及文物照片通过电子邮件发到分散在美国、加拿大以及北京、上海的朋友们那里。邮件发出仅仅10分钟,邓芳便收到老友王雷从波士顿发来的回信。
  “珍贵文物,绝好行动。请告家庭地址,我即刻将支票寄你们。”
  在纽约州行医的王纲,无论听闻祖国发生水灾,还是非典流行,都会慷慨捐款。邓芳相信他这次也会响应,果然他很快电话告知,自己将立刻加入捐赠者的行列,并自告奋勇提出寻求法律咨询,以从根本上解决中国文物流失走私等问题。
  随后邓芳在北京的中学同学万红也来信了,“她赞同并支持我们的倡议,深以加入到捐赠者行列为荣,她深情写道:‘魂兮快快归来,愿同此心。’”
  同心者来,同力者至。与邓芳同在一家公司的同事加朋友施茜女士和她的先生薛小林先生,也从上海发了邮件,“他们有高见,并且谨慎多思,敦促我们一定将鉴定做好,绝不可出错。”
  最令邓芳难忘的是黄翔华女士和她的先生吴宗钧先生。“他们来自台湾,是我们结识不久的忘年之交。二位长辈身上蕴藉着浓厚的中国传统儒者的气质,不诗史书画修养俱全,而且游历丰饶,并多次访问中国大陆,对祖国怀有深厚的情意。看到我们的倡议书,很快打来电话,盛赞这一活动,表示愿意和大家共襄义举。陶俑到了之后,他们冒着暑热赶来面晤,聚神专心地看了又看,夸了再夸,如同面对亲友,那一份真性情,令人铭心难忘。”
  自2006年3月发出倡议书后,朋友们先后寄来支票,因为担心文物被其他人买走,邓芳夫妇来一笔钱就订一批货,至5月中旬,终于将31件文物买齐。其中陶编钟一组9件;着衣式男性裸体陶俑4件;着衣式女性裸体陶俑6件;着塑结合式彩绘陶俑12件。
  包括他们夫妇二人在内,共有14人加入了“领送汉人回家”的行动。
  这批文物一共花了多少钱,至今仍是秘密。邓芳特意叮嘱记者,报道中不要过分渲染文物的价格。
  “目前网上有许多报导及转载,把专家对31件捐赠文物估计的文物价值――几百万美元――说成是我们付出的价格,这是大大的谬误,实际的价格比文物价值低出很多。我们都是尽个人所能出资,我们看重的是它们珍贵的文史价值。请你对时下‘不将价格炒高就不觉得其珍贵,有天花乱坠价格的东西才有价值’的世俗观念予以指出,以正视听。”
  在给记者的信中,邓芳写道,“文物本身的价格,以及文物价值,乃至文物回归的行为,都只是一种手段和媒介,我们是想借此唤起中国人对中华传统精神的觉悟、认识、尊重和认同,这才是文物回归的要旨。”
  
  漫漫回乡路
  
  历时数月,终于集齐珍宝。夫妇俩每天下班后,第一件事就是打量这些宝贝。
  对于高古时代的编钟、陶俑,邓芳有浪漫的想象,“将它们排成队列:编钟开路,古礼领先;女孩立前,男孩站后,新派气象。”
  夫妻俩终日端详,对每个陶俑都熟稔于心,“给它们都起了绰号,大分头、红裙子、文书、小号兵……”
  邓芳说这些陶俑无论男女,都有纯良气质。在她眼中,西汉匠人的高超技艺赋予了这些陶俑鲜活情态,“个个都像是有过真实人生的生命体,个个都很欢欣,也许知道自己要回家了吧。”
  邓芳夫妇和他们那些慷慨捐赠的朋友们,希望把31件文物捐赠给陕西汉阳陵博物馆,“那个家多好啊,它们应该去那里!”
  
  然而小汉俑们要回家,还需要盖上许多印章。
  先由汉阳陵博物馆向陕西省文物局请示,之后,主管领导要求,捐赠者方面先将文物寄至北京国家文物局,办妥报关和免税手续,等候专家鉴定团鉴定,鉴定通过之后,方能根据捐赠者的意愿,将文物移交至接收单位永久保存。
  6月15日,邓芳从美国将文物寄出,自此开始了长时间的期盼。
  文物先到中国海关,“海关要求捐赠方出一个捐赠证明,然后要确定是真品,才能办理免税手续。”
  邓芳在底特律家中频频致电,催促国家文物局方面尽早领出文物。
  接下来又担心鉴定程序,“如果不是真品,海关不给免税。”
  鉴定处张学武先生的理解给了他们甚多宽慰,“他鼓励我们,‘不用担心,即使鉴定没有通过也没关系,你们此番行为本身就应该得到表彰和大家的效仿。’”
  2006年12月,邓芳他们终于在美国听到喜讯,31件藏品几乎全是国家珍贵文物,其中一级文物5件、二级文物14组/件、三级文物10件。
  2007年2月,陕西汉阳陵考古陈列馆举行了隆重的表彰仪式,并诚聘15位海内外捐赠人为博物馆荣誉馆员。
  邓芳利用公司年假回国参加了仪式,回来之后,生活又回复了平静。白天她沉迷于电机设计的科学之美,晚上,“专看史书,跟中国古人打交道”。
  夫妻俩希望结识更多的同道者,继续关注流落在外的中国文物,“将来遇到合适的机会,适合用筹资回购的方式来保护祖国文物的话,也许还会这样操作。”
  一天午餐时间,她偶然跟一个美国同事聊起来,同事问她回国做了什么,她想了想,告诉他,“我和我的朋友一起送了一些文物回家。”
  那位波兰裔美国人很好奇,“哇,文物,什么时期的文物呀?”
  邓芳打了一个比方,“呵呵,相当于西罗马时代的文物吧。不,应该比西罗马第一任皇帝还早很多很多!”
  
  邓芳捐赠团队的呼吁
  
  呼吁香港同胞了解中国文物长期途经香港流失的严重现状,尽快完善立法,并严格执法,使得香港不再成为中国文物流失的门户;
  中国是文物流失最大的受害国,呼吁国家更主动更积极更理直气壮地要求西方各国尽快签署联合国反走私文物法案,不折不挠地去追索通过被盗走私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
  呼吁中国海关能够配合日益增多的海外文物回归的行动,对捐赠程序包括进关免税手续予以简化,以鼓励更多的捐赠行为。甚至可以提供更宽大的免税政策,凡是入境的中国文物都予免税;
  呼吁国家对国内的个人和团体捐赠行为予以更多实质上的支持与鼓励,简化捐赠程序,提供鉴定方便,解决国内藏友“捐赠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