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衰退就是救市:防止近交衰退的措施

  中国至今没有摆脱政策市的特征,也正因为如此,救市或者不救,都将政府视之为市场的深度参与者。   数周以来,股指狂泻,救市或者不救市的辩论趋于白热化,论辩双方各执一词,甚至互相指责。监管部门始终不发一言,绝不介入。4月3日《经济观察报》发表社论说,救市或者不救市并非问题的实质,辨析政府在市场中扮演何种角色更为关键。
  文章说,纵观当下的各种意见,可以认为,救市或者不救市,均是市场中各种利益代言者心态的反映。对于中国证券市场来说,这种争论在历史上并不鲜见。遗憾的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无论哪种力量占了上风,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股市的特征。
  文中引用了最新发布的《国务院2008年工作要点》,认为在决策部门的判断中,防通胀、防过热的“双防”,正让位于防过热、防下滑的“双防”,决策部门认识到中国经济需要防范可能的减速风险。由于经济基本面的稳定是中国股市长期向好的根基,如果这个基础不再,再强的政策暗示和推动,都不可能将股市带上一个新的水平。因此,而保持中国经济的稳健增速,正是最有力的救市行为。
  文章认为,中国至今没有摆脱政策市的特征,也正因为如此,救市或者不救,都将政府视之为市场的深度参与者。这是政府的尴尬。从市场经济的基本理念来说,市场自有沉浮,当初就不应以硬砸的方式希望拖住狂飙的指数,现在以沉默应对所有诘问或者呼吁,也并非监管者应有的姿态。总之,如果市场的制度设计不能降低交易成本,不能保证“三公”原则,不能保护投资者利益,行政管制色彩依然浓重,无论救或者不救,这个市场都没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