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日本,中国人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日本会不会复活军国主义?作为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受害者,中国人关注这样的问题应该说是十分自然的。但是,要回答这个问题却不那么容易。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当时中国政府曾经一度得出“日本军国主义已经复活”的结论,但历史证明,这个结论并不符合实际。
然而,自80年代以来特别是90年代以后,随着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以及冷战的结束和国际格局的剧烈变化,日本国内出现了政治右倾化的现象,左右力量严重失衡;
日本政府把追求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作为既定目标,不断突破和平宪法和有关法律,向海外派遣自卫队;
少数日本右翼政客则在历史问题上大做文章,美化过去的侵略战争,篡改历史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从而引起了中国及亚洲国家的深深忧虑。
一、日本存在着复活军国主义的危险性
日本是一个有着深厚的军国主义传统的国家。这种军国主义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16世纪中期的丰臣秀吉时期。当时丰臣秀吉的野心很大,妄图征服朝鲜和中国,曾经在1592和1596年两次发兵侵略朝鲜,但均遭到中朝联军的痛击,最后侵略计划破产,日本在此后250多年不敢对外侵略。但是,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国力增强,又重新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而且形成为军事封建的帝国主义国家。日本的侵略政策主要以臭名昭著的所谓“大陆政策”为核心,目标为朝鲜和中国,并妄图征服整个世界。为此,日本先后发动了侵略中国台湾的战争、侵略朝鲜的战争和甲午战争,1904年还发动了日俄战争,1931年策动了9.18事变,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12月偷袭珍珠港,挑起了太平洋战争。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除第二次世界大战外,其余都取得了胜利,因此日本对于侵略战争是缺少反省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虽然遭到失败,但由于战后美国的庇护,日本的军国主义并没有得到彻底的清算,因此日本是不服输的,总有一些人想翻历史的案,否认过去的侵略罪行,甚至公开宣扬“侵略有理”。据不完全统计从1985-1996年,先后就有17名日本政客22次在历史问题上“失言”,最后在受害国的抗议下被迫辞职。2001年4月,小泉担任首相以后,他一意孤行,在去年8月和今年4月两次参拜靖国神社,引起了朝鲜、韩国、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强烈抗议。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日本的“大国意识”觉醒,日本政治家公开提出了争做政治和军事大国的目标。1983年7月,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提出:“今后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不仅要增加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份量,而且要增加日本作为政治大国的份量”。冷战结束以后,日本更是踌躇满志,提出了“必须以日美欧三极为主导来形成世界秩序”以及在亚洲发挥中心作用的主张。但是,由于其后日本经济进入持续衰退期,日本在90年代中期暂时放弃了上述主张,重新回到联美路线,1996年4月日美重新定义安保条约,加强双边军事联盟。日本企图在加强日美同盟的名义下成为军事大国。在这种争做政治和军事大国的国家目标指导下,日本从80年代以来不断突破和平宪法和若干遏制军国主义复活的具体政策,如军费不超过GDP的1%,不参加集体防卫,不向海外派兵,不输出武器和无核三原则等,其发展趋势确实应当引起我们的警惕。资料显示,目前日本年度国防预算为500多亿美元,占世界第二位。日本自卫队总兵力为24万人。陆上自卫队15万人,装备960辆装甲车,463架直升机,800门大炮;
航空自卫队4.7万人,有368架战斗飞机、42架运输机和182架其他用途的飞机;
海上自卫队5万多人,装备各型作战舰艇140艘,总吨位约35.8万吨,其中驱逐舰、护卫舰53艘18.3万吨,潜艇16艘3.9万吨,扫布雷舰艇32艘2.7万吨,各型飞机215架。其海军实力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已经领先,在全球仅次于美国海军。日本已完全具备了发展战略核武器的实力,正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指出:“有朝一日,日本走上核武装道路完全不足为奇。”为了建立足以支撑其政治大国地位的军事实力,日本还在冷战后对其军事战略作出重大调整,由“专守防卫”改为“主动进攻”,在联合国维和及反恐等名义下,实现了海外派兵,现在日本可以向全球任何地方派兵,参加军事行动已合法化、制度化。
更加令人担心地是,冷战结束以后,日本国内左右派力量严重失衡,日本政治已日趋保守和右倾。1993年,由于自民党分裂,导致“1955年政治体制”崩溃后,日本政权和各派政治势力在分化改组中明显右转,左派势力衰微。在冷战时期,日本社会党的得票率曾经达到30.2%,议席为160席,约占议席总数的1/3以上,为国内第二大党。冷战结束后,日本社会党政策发生右倾化,由“战斗的社会党”演变为西欧式社会党,1996年改名为社会民主党。不久,因政策分歧加剧,社会党党内发生两次分裂。目前日本社会民主党有党员3.5万人,议席为27席,从过去日本国内的第2大政党跌落到第6位,原先的“革保”之争已为两大保守势力的竞争所取代。
二、政治右倾化与军国主义复活不能简单划等号
冷战结束后,日本政治的右倾化已经是一个不容否认的现实。但是,政治右倾化与军国主义复活之间却不能简单地划等号,对此需要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
首先,我们有必要弄清军国主义的概念。根据权威辞典的解释,所谓军国主义是指把国家完全置于军事控制之下,使国家生活的各方面都为军事侵略服务的思想和政治制度。18世纪的普鲁士,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德国和日本都是军国主义国家的典型。因此,军国主义概念的核心是某个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军事化,以及对外奉行侵略扩张的政策。与军国主义概念不同,政治上的右倾通常指的是政治上的保守主义思想和政策,保守主义有种种表现形式,但一般都主张维护社会现状和历史传统,反对社会的重大变革。当然,日本的保守主义与西方国家的保守主义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区别,主要是它与日本历史上的军国主义传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由于种种原因,战后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清理是非常不彻底的。
其次,对于日本的右倾势力也要做具体分析,不能一概扣上“军国主义”的帽子。日本的右倾势力中,有的属于新保守主义、新国家主义、大国主义或者民族利己主义,与西方国家中的保守派没有什么不同;
当然也有极端保守的、反动的军国主义分子。在那些军国主义分子中,有不少实际上就是过去军国主义的残渣余孽,例如1994年曾任法务大臣的永野茂门,就是前日军大佐,他当时对日本《每日新闻》讲:“我认为所谓南京大屠杀是捏造出来”。这些人不仅没有改变过去的“皇国史观”,而且妄图重温“大东亚共荣圈”的迷梦。
最后,日本政治右倾化的产生有着十分复杂的原因,与军国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不完全相同。冷战后日本政治的右倾化虽然与历史问题有关,但主要原因是由于国际环境的剧变、美国的纵容和日本国内大国意识的觉醒所导致。随着经济实力的发展,日本成为政治大国甚至军事大国恐怕是很难避免的。问题是日本应当正确地认识历史问题,继续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而不是谋求对外扩张。
三、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仍然受到多种因素的牵制
我认为,日本从明治维新以来的近现代史,可以划分两个阶段:即前77年(1868-1945)和后57年(1945-2002)。前77年日本走的是军国主义道路,这条道路虽然使日本成为亚洲和世界的主要强国,但它是以牺牲亚洲邻国为代价的,最后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自己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后57年,日本走的是和平发展的道路,70年代日本就已经是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了。现在,日本的经济遇到了暂时困难,但是这些困难应该是发展中的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在经历30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之后,日本泡沫经济破产,面临着经济转型和结构改革,如果能够成功转轨,则经济前景当可乐观。目前,日本存在着惯有的岛国危机意识,过分夸大了经济困难。实际上,日本的经济实力仍在,日本仍是世界第二经济强国,日本还是世界上的最大债权国,日本的外汇储备则是世界第一。最近笔者刚刚访问日本归来,感觉经济困难对日本老百姓的生活影响不大,日本政治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安逸,青年人追求时髦,这种局面确是和平发展所赐予,相信日本人民会作出明智的选择。
从日本国内外的情况来看,日本复活军国主义的危险性是存在的,不看到这一点我们将来要吃亏。但是,我们也不应该想当然地夸大这种危险性,或者把它当成现实。要看到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仍然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
首先是日本国内的制约。日本的和平宪法仍然维持,日本的民主政治仍是其政治制度的常态,日本的经济社会生活并没有军事化,日本的自卫队还没有获得国防军的地位,日本的军费中人员费用仍占到40%,更重要的是日本的左派力量虽然处于不利地位,但在社会上仍有相当的影响,日本大多数人民不愿意打仗。
其次是美国的制约。美国虽然存在着利用、纵容日本对付中国的倾向,但美国主要是把日本当成它的伙计和打手,决不会允许日本独立自主的发展,更不会允许日本军国主义化,以至于威胁美国军事超强的地位。90年代初,美国国内曾经有人把日本作为主要竞争对手,后来日本经济发生困难,美国才稍感放心。90年代中期,美日加强安全同盟,除了有防范中国的意图外,也有制约日本的瓶塞作用。最近美国的最新《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已明确表示,美国决心维持军事超强地位,“建设和保持无可匹敌的防务力量”。
最后,中国、韩国、朝鲜、东南亚等前受害国的制约。日本军国主义如果复活,那么首先遭殃的必然是它的亚洲邻国。这些国家过去遭受日本军国主义的危害,此种切肤之痛断难忘记,因此当少数日本右翼跳出来否定侵略历史,参拜靖国神社时,他们当然要作出反应和抗议。同时更重要的是,时代不同了,中国、韩国、朝鲜等国家的实力已非昔日可比,发展的潜力更是不可限量。对此,日本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必须拎拎清,认清历史的潮流和现实,否则必将碰得头破血流。
总之,我们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必须保持足够的警惕,同时也没有必要神经过敏,自乱阵脚,以免为人所乘。在发展对日关系问题上,我们应从多方面加以灵活的应对:一方面,要坚持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大战略不动摇,按照“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另一方面坚持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方针,与日本建立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为了达到这样的关系,我们必须多管齐下:一是以经济外交为主,努力夯实两国的经济基础;
二是与东南亚国家紧密合作,形成利益共同体,最终形成10+3的东亚经济自由贸易区;
三是在合作中有斗争,斗而不破,斗智不斗气,对于日本成为军事大国特别是可能复活军国主义的危险性保持警惕,并在这种斗争中争取其他亚洲邻国和国际的支持,避免孤军作战,并经常保持对日本的国际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