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淑珍:战争的圣殿:越战纪念碑

  

  面对那些直接与历史有关的名胜或者古迹,心里总是抱着谨慎和戒备。因为它们既留存了历史,也可能歪曲了什么,掩盖了什么,强化了什么,遗忘了什么。

  

  在美国,举目所见,多是战争的遗迹。如果说美国的历史是用战争连接起来的,也许一点都不为过。那些将军像、纪念碑随时提醒你,这是一个战争之国。与文化有关的名胜古迹,除了林立的教堂,却不多见——即便是教堂,在真切地了解了美国的历史之后,也对她抱着异样的小心翼翼——但是,历史短暂的美国,却很重视历史。他们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将历史保存、展现得惟妙惟肖。

  来到久负盛名的越战纪念碑前,同行的人的兴奋却使我沉重。因为,在现在的世界上,恐怕没一个地方,能比越战纪念碑更能体现历史的政治性和政治力量。

  

  一

  

  关于这场战争的起因,纪念碑这样告诉后人:“中国已经成为共产主义国家,不能再让越南成为共产主义国家。”仅仅是意识形态的不同,就让人类如此轻易地相互恐惧和仇视。对于意识形态的差别,不知何故,美国的普通百姓都敏感得惊人,这样的战争理由就想必也能为普通美国人认可。

  

  美国的学校前,都有一个专门负责指挥交通,保证孩子安全的老人。我孩子所在学校的交通协理,是一位白人老太太。我觉得,她看我的眼神,总是带着怪怪的隔膜和冷漠。一次闲谈,她劈头就说:“你来自中国?你们现在还是共产主义国家!你们的人权还有很大的问题!”我不知道她心目中的“共产主义”中国现在究竟可怕到什么程度,但一定是被她深恶痛绝的。这样的事情,足以让人们认识到,人类因为地域的悬隔,因不了解而产生的隔阂、戒备和仇视,曾经多么愚蠢地让人类相互杀戮。

  

  在战争似乎渐渐远离人类的时候,美国人却离战争很近。在美国,你会比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更容易了解战争如何无情地摧毁了人性。有报道说,4名从阿富汗回来的美国士兵分别以不同的方式残害了自己的妻子,吓得其他士兵的妻子,赶紧要求军方在自己的丈夫回来之前,先对他们进行心理治疗。被战争扭曲了的人性,使他们无法再回到正常的生活。很多美国老兵从战场上回来后,没有住房,没有家庭,无法再过正常人的生活,成为被社会遗弃的一群。人性以这种不正常的方式,反抗着对于人性的扭曲。

  

  但是,即使在枪林弹雨中,人性也会不断地叩问国家与民族的壁垒。战争的残忍也曾唤起过人们沉睡心底的人性。

  

  越战士兵在战场上的忏悔、对于敌国无辜百姓的同情,使很多美国老兵成为坚决的反战者。当年,那张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越南儿童在美国的轰炸中赤裸狂奔的照片,在美国引起了巨大的反战浪潮。是人性的复归,中止了一场战争。人性的力量在很多重大的关键时刻总会显现。而人类的悲哀正在于,人性总是在残酷之后才能回归和凸显,才能警醒世人。

  

  又是人性,试图阻止建造越战纪念碑。我注意到,在林肯总统逝世半年后,林肯纪念堂很快就没争议地建造好了。而在越战纪念碑筹建期间,很多越战老兵游行示威,反对建造这样的纪念碑。直到1985年,在越南战争结束20年后,越战纪念碑才在克林顿时代完成揭幕,矗立在美国的心脏。这中间的间隔,填充的正是一场人性与政治的较量。然而,政治最终战胜了人性,越战纪念碑还是竖起来了。尽管人性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地积聚力量,成为人类不断进步的动力和标志,但她总是不可避免地经受着一次次暂时的失败。

  

  就这样,一场战争、无数侵略者与被侵略者的忏悔、痛苦和挣扎,都被浓缩在冰冷的黑墙上,成为一个个代号。不可否认,在这面墙前,人们不由自主会产生对于死者的敬仰和怜惜,纪念碑特有的庄严通过压倒性地攫取了人的感情,而掠走了人的思想,美国人的心中弥漫着的狭隘的爱国热情,会使他们忘记了人在“国家”之外还有更高的“人类”的归属。一场被抽象了的战争,无数被抽象了的生命的痛苦和欢愉,都因为这种压缩蕴蓄着一种爆发性的力量。这种极力压抑的、不带任何感情的形式所蕴含的力量,正在于抽象对于生命的鲜活的扼杀,一如战争对于人的毁灭,留给人无言的震撼和思索。

  

  二

  

  尼采将历史分成三种,其中一种是纪念碑式的历史。而那纪念碑式的历史,通常都会凝固成一种强大的思想和传统,成为后人难以挣脱的锁链。所有被历史固化的东西,就不再是具体的物象,它的身上层层累积着现实的风霜。

  

  我格外看重这座纪念碑,是因为,它借着将一场战争合法化,成为民主与自由的化身,成为一座战争的圣殿,开启了美国一系列的战争。争取自由的独立战争、废除奴隶制的南北战争,在世界上竖起了自由与民主的伟大,美国也因此成为很多人梦中的天堂。

  但是越战与其他战争不同。越南战争是美国历史的分界线,越战纪念碑就此也成为了一道分水岭。它表面上是对一场战争的纪念、总结与承认,却确立了美国的国家精神,下定的是在“自由”的名义下,将战争进行到底的决心。被物化了的历史,经过层层的积累,不断地积聚力量,使每个后任者都无法逃脱这个历史的锁链。

  

  我不敢轻视这样一座纪念碑,还因为,美国的自由与民主不为人觉察地经由越战纪念碑确立为美国的意识形态。在有人宣称“意识形态”和“历史”已经终结的时候,“民主与自由”以强势语言,悄悄地成为笼罩全世界的一种意识形态,成为美国讨伐异己的高尚的奉辞。以民主与自由的名义,美国在世界很多地方发动了战争。这样的经历和作用,使人没有办法不重视这座纪念碑。

  

  三

  

  站在这样的地方,不禁想起兰克的一句话:世界上的大国精神,都是伟大与卑劣的并存。在我的眼里,这座纪念碑同时竖起了美国的伟大与卑劣。它的正面是民主神话的美丽与眩目,背面却是唯我独尊的狰狞与冷酷,最深处是根深蒂固的“西方文明优越论”。布什在每一次战前动员中,都把即将发起的战争称为“文明世界对不文明世界的战争”,“文明对野蛮的改造与拯救”!如果你想了解美国,了解美国的伟大与卑劣,了解美国为什么成为地球上的战争之国,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美国人支持攻打伊拉克,来到越战纪念碑前,你就会豁然明了。正如美国人极端的性格一样,美国精神将伟大与卑劣都表现到了极致。在文明的借口下,所有与美国的种种不同,都会被视作受战的理由。在越战纪念碑前,你就会明白美国为什么会成为战争之国。越战纪念碑蕴蓄着人性与政治的搏斗,它的背后掩藏着人性的呻吟和反抗。

  

  我特意留意了那些从纪念碑前走过的孩子。他们顺着绵延的黑色墙体,抚摸着一个个的名字,体会着那些名字的力量,眼睛怯怯地、纯净地,盛满对历史的敬畏。他们的心中也许只有对美国英雄的敬佩、崇拜和痛惜,他们当然见不到、也听不到在越南上空飘洒的来自“天堂的眼泪”和哭喊,更不会体会美国士兵挣扎于心的人性的呻吟,更不会想到人类应该如何从战争中学会相互宽容。

  美国的历史虽然不长,但是,却有着保存历史的强烈意识和生动的手段。这样的历史讲解得越生动,就越容易种下错误。偶然地知道,越战纪念碑是一位毕业于耶鲁大学的林姓华裔女设计家的杰作。历史很容易被遗忘,也很容易被误解。它使我们看到,历史如何在一种被政治强化了的威严中,不知不觉,掠走了人类的思索和警惕;后人又是如何不假思索地在历史中生活,如何不假思索地盲从政治化的历史。

  

  在这样的地方,人们是不是该问一句:历史,人们该怎样讲述你?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本文摘自《看世界》2005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