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要注意的事项
每到阴天,有的人就会觉得腰酸腿软或肩膀酸痛。这些症状其实大多都因为湿邪困阻体表经络而致。中医的拔罐疗法可以起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祛风散寒等作用,并因其简便有效而深受人们欢迎。但要注意的是,拔罐有很多讲究和注意事项。
最好选用真空抽气罐
玻璃罐或竹罐多需要用火排出罐内空气,如果操作不当很容易造成危险。因此,普通家庭最好选用真空抽气罐,而抽气罐的压力以抽气不要超过三下为宜。需要注意的是,真空罐多为塑料罐,不能用于走罐。当皮肉开始有点儿发紧,出现小的细纹,人稍微感觉有点不舒服时拔罐就可以了。特别是老年人、儿童,更不能抽拉得太厉害,否则会对局部肌肉或皮肤造成损伤。罐与罐之间要留适当距离,否则皮肤会被牵拉得很紧。对于拔罐的部位,不通则痛,哪儿疼就拔哪儿,最常施罐部位在颈肩腰背和四肢等肌肉丰厚的部位。体瘦、骨骼凸出、毛发较多的部位不宜也难于施罐。如果肠胃不好、肾虚、哮喘、腰痛,都可以选用拔罐的方法来治,主要选择督脉和膀胱经上脏腑相对应的俞穴进行拔罐。拔罐还有一些禁忌,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大血管分布的部位不宜拔罐,而有心脏病、血液病、精神病或神经质的人,肺结核及各种传染病、各种骨折、极度衰弱、孕妇、妇女月经期、过饱、过饥、过渴、醉酒等,均应禁用或慎用拔罐疗法。
分清体质再拔罐
拔罐的手法虽然简单易学,但是如果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很容易造成伤害,所以在家拔罐时要注意一些事项。首先便是要分清体质。拔罐属于一种排邪的治疗方法,体质虚弱者不宜经常做。对于体表有风寒湿或瘀滞的患者可用该法,而对于治疗体内的邪气,该法的收效不大。
拔罐时暴露部位应注意保暖,留罐时宜覆盖毛巾,避免有风直吹,防止受凉。拔罐后宜适量饮用些热水,以促进不好物质从皮肤或小便代谢排出。拔罐后局部皮肤的护理也很重要。皮肤处于一种被“伤害”的状态,敏感脆弱,所以不宜马上洗澡、推拿按摩、刮痧等,建议等上两三个小时。局部皮肤注意保暖勿吹风受凉。如果拔罐留罐太久或体表湿气太重会导致皮肤起疱,可用无菌针刺破水疱的皮肤,局部涂以红药水或龙胆紫。一般不会有太大影响。但如果起皰很多,则最好去医院处理。
拔罐需根据病情取穴,一次不宜过多,可轮流交替取穴。局部瘀血尚未消退时,不应再于原部位重复拔罐。留罐时间应根据年龄、体质、性别及病情轻重缓急而定。一般拔罐时间为10~15分钟,大罐吸拔力强,可适当缩短时间,否则可能会起疱。一般病情轻或有感觉障碍(如下肢麻木者),拔罐时间应该短一些。病情重、病程长、病灶深及疼痛较剧者,拔罐时间可稍长,吸附力稍大。
拔罐不适用肾虚型腰痛
现代生活节奏很快,工作压力大,很多岗位都需要长时间保持坐、站、弯腰等姿势,而长期保持这些姿势导致的最常见问题就是腰痛。很多人一听到腰痛就想到肾虚,事实上,临床上还有很大一部分腰痛都和肾虚无关,湿热、寒湿、气滞血瘀等都可导致腰痛。拔罐治疗对于上述后几种腰痛都有一定效果,但不适用于肾虚型腰痛。特别是对于空气湿度大,很多腰痛都和湿邪有关,拔罐可祛除体表的湿邪,疏通经络以缓解腰痛。腰痛拔罐常取俯卧位、俯伏坐位。有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脊柱中间不宜拔罐,腿弯处的委中穴拔罐对腰痛好。
还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空腹拔罐,拔罐期间应密切观察被拔罐者的反应,若出现头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凉等症状,应及时取下罐具,将其仰卧位平放,并注意保暖。轻者可给予少量温开水或糖水,即可迅速缓解并恢复正常;重者可指掐人中、内关、足三里、中冲等穴或艾灸百会、中极、关元、涌泉等穴,一般可很快缓解并恢复正常。(编辑 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