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养不教,父之过。”按理说,抚养和教育孩子是爸爸和妈妈的责任。但现代社会夫妻双方往往都要上班,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帮忙看护孩子的情况非常普遍。于是,“隔代教育”这个话题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那么,该如何看待隔代教育?如何做才能避免家庭矛盾,让隔代教育发挥更好的作用呢?
前段时间我去朋友任教的早教机构参观,注意到两个都是四岁但表现却截然不同的孩子。其中一个是小女孩,上课非常认真,每次都能很快地理解老师的指令,顺利地完成各种游戏。一旦遇到不会的动作或者理解不了的规则,她也不急躁,耐心地听老师讲解。小女孩与小朋友们关系十分融洽,老师经常表扬她。
另一个小男孩上课总是不听老师的话。老师耐心地跟他讲道理,他却心不在焉,完全不当回事。没过几分钟,他就表现出一副不耐烦的样子,还不时地用眼神向自己的奶奶“求助”。不仅如此,小男孩经常推搡小伙伴。小朋友们都不喜欢跟他搭档做游戏。
下课后,有家长向小女孩的姥姥讨教教育经验。姥姥很愿意跟大家分享,她说:“孩子一般都是父母教育,我从不插手,也不干涉,更不袒护。碰到问题时我给孩子讲道理,她也能听进去。我们家的一致理念就是争取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甜蜜的成长环境,从不当着孩子的面争吵。”
而那位小男孩的奶奶则不太愿意与其他家长或老师交流。孩子上课时,她会站在教室外,紧贴着窗户,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自己的小孙子,总是找机会进教室满足小男孩喝水、吃东西等需求。
我主动和这位奶奶聊了聊。奶奶说,“孩子的父母很忙,平时没有时间。日常一般都是我来带。有时候我看孩子爸妈太累,周末就不把他送回去了。小男孩淘气,不好好学习,怎么说也没用。孩子的妈妈也不爱管孩子。”
听完两位长辈的表述,就可以知道为何两个孩子的表现如此不同了。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孩子长大后的样子不仅受家庭成员间自然遗传因素的影响,很大程度上也会受到“社会遗传作用”的影响。而这种社会遗传作用主要表现在家庭成员对孩子的教育上。
心理学上一般将家庭教养方式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权威型教养方式。采用这种方式的家长在子女教育中支配欲很强,孩子的一切都必须由他们来控制。孩子容易形成消极、被动、服从的性格。
第二类是放纵型教养方式。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任由孩子随心所欲。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多表现为任性、幼稚、无礼、胡闹等。
第三类是民主型教养方式。家长与孩子平等和谐相处,家长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和积极正確的指导,这样能使孩子形成活泼、快乐、直爽、善于交往的积极品质。
心理学专家说:“家庭是塑造孩子性格的工厂”。因此,家庭教养方式会影响并塑造孩子形成的不同性格。小女孩的姥姥给小女孩带来的是和睦友爱、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而小男孩的奶奶则更多的是溺爱,造成了他的任性。应该说,两位老人对孩子的性格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进行隔代教育呢?
◎两代人统一思想
由于成长的时代和环境有着显著差异,年轻父母与祖父母两代人在教育第三代的问题上自然也会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年轻父母可能更注重孩子的智力培养、个性发展,他们往往会更多地向孩子传递知识;而老人则更看重对孩子日常起居的照顾,给孩子更多宠爱。
关于如何教育孩子,两代父母必须统一思想——年轻父母应多向老人请教教育经验,而老人也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尝试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同时,老人要尊重年轻父母。他们虽然身为“子女”,但同时也是“家长”,有了自己的家,需要树立为人父母的威信。老人应该给自己的孩子以空间,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养育孩子,尽量不要插手年轻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如果年轻父母出现了问题,老人可以私下与他们沟通交流,但一定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数落或指责年轻父母。只有两代人统一思想,才能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防止引发更多的家庭问题。
◎理智控制感情
俗话说“隔辈亲”,很多老人对孩子会宠爱有加,舍不得管教,认为孩子年纪小,很多道理他们长大以后自然会明白。“聪明”的孩子们正是抓住了老人的这个特点,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甚至形成不服管教、任性的性格。如果老人对孙辈过度迁就、溺爱,心甘情愿做孩子的“防空洞”,容易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因此,老人在养育孙辈时应该用理智控制感情,分清爱和溺爱的界限,爱得适度,在给予孩子自由的同时,也要树立规则,权衡自由与规则之间的界限,不能给了自由而缺乏规则,更不能没有原则地迁就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孩子是聪明的,他们能很快接受大人制定的规则,并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式和大人相处。
◎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很多老人心疼子女工作辛苦,想方设法地让子女在休息日多休息,不受孙辈打扰。这样做不仅会让孩子与父母情感疏离,孩子还会因为不能亲近父母而变得更加调皮,以期引起父母的注意。
隔代教育与亲子教育相比,毕竟是一个配角。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感和安全感是一种天然的情感关系,谁也无法取而代之。隔代教育固然有其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势,但如果老人在育儿观念和育儿方法上难以摆脱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对孩子的个性发展难免会有一些负面影响。所以,老人们在养育孩子时,要对自身合理定位,做到不错位、不越位,乐于当配角。
在人际关系中,讲求情感的付出和回报要对等。但隔代的爱是不平等的,爱由老人流向孩子,这种爱不需要回报。掌握爱的正确表达方式,才能让孩子在爱中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