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升学体育考试的困境与出路


  摘 要:从综合素质评价方式与理念出发,探索我国升学体育考试新的路径。主要结论:我国现行升学体育考试存在考试制度缺乏整体性、考试手段单一、评分标准无差别、考试内容缺乏系统性等问题。提出规范中小学升学体育考试制度、健全体育考试体系、完善体育考试内容及评分标准、建立多种评价方式与手段、加强体育考试监管等对策。
  关 键 词:学校体育;升学体育考试;综合素质评价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8)02-0105-04
  Predicaments in and outlets for sports examination for entering a higher school in China
  GAO Guo-xian,LIAN Bi-zhen,SHA Lin-bo
  (School of Education,Beijing Sport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method and conception, the authors explored new ways for sports examination for entering a higher school in China, and concluded that the existing sports examination for entering a higher school in China had such problems as lacking wholeness in the examination system, undiversified examination means, no differences in scoring standards, lacking systematicness in examination contents, etc. The authors put forward such countermeasures as standardize the system of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 sports examination for entering a higher school, complete the sports examination system, perfect sports examination contents and scoring standards, establish multiple evaluation methods and means, strengthen sports examination supervision, etc.
  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sports examination for entering a higher school;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体育科目的功能属性决定了其在素质教育改革中举足轻重。然而,在我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过程中,体育作为一门考试科目同样也陷入了“应试”的泥淖。学校体育多元基础性发展目标让位于“达标体育”[1]。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开展的逐步深入,在力图扭转目前的升学体育评价不合理的尝试中,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评价应运而生。综合素质评价不仅仅是一项评价方式,同时也是一种评价理念,更加注重学生的“表现性”。本研究以学校体育目标为着眼点,以综合素质评价理论为依据,对现行升学体育考试进行审视,为体育考试改革提供参考。
  1 综合素质评价溯源及本质内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使发展变化的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2-3]。由此孕育了综合素质评价的雏形。教育部2016年9月20日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强调了改革的目标:到2020年左右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学校考试录取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维护教育公平[4]。综合素质评价理念被置于很高的位置。在过去的十几年间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在不断充实与丰富,在国家出台的政策文件演变中明确了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性以及对我国考试评价改革方向的引导。
  2002年12月,教育部颁发《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把学生的综合素质目标概括为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两个方面。基础性发展目标又具体化为6个维度: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与实践创新、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能力[5]。2004年《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加强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要以基础性发展目标为主要依据”,由此可知基础性发展目标是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内容,可以将综合素质评价理解为除了学科成绩考核以外的表现行为集合体。综合素质评价是现行课程标准的自然延伸,是新课程理念的内在要求[6]。由于学生的素质不能在实践中分解与还原,所以综合素质评价不僅仅是将各个方面的表现简单罗列相加,而是将素质与个性发展相联系[7]。从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层面来讲,综合素质评价的本质与素质教育理念一脉相承。从评价性质上来说,欣赏性评价与表现性评价更贴切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形成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更加靠近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质。我国一些地区已经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中高考成绩与档案,作为升学录取的参考。这种评价方式的理念将是教育评价发展的必然趋势。改进与激励、学生全面发展、个体差异、注重过程、多主体评价等将成为未来评价方式的主旋律,综合素质评价在评价功能、评价手段、评价内容、评价目标、评价主体等方面势必补缺与增强基础教育改革内容,综合素质评价与学科成绩必然出现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的局面,形成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平评价统一。把综合素质评价纳入升学招生制度,是单纯的外部评价向与内部评价相结合转变的过程,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