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时代交通强国伟业
党的十九大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作出了建设交通强国的重大决策部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交通运输事业发展阶段特点和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全国人民对交通运输工作的殷切期望,也是新时代全体交通人为之奋斗的新使命。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交通话题热度不减,交通强国建设也成为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履职的焦点。
由大到强找好坐标系
3月5日,全国政协委员(现政协副主席)、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杨传堂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018两会特别节目《做客中央台》中,与听众朋友畅谈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的大变革大发展,交通强国等话题。
今年是交通强国建设的起步之年。在描绘交通強国的宏伟蓝图时,杨传堂表示,认识交通强国,首先要找好坐标系。横坐标就是对标国际一流水平,具有世界眼光;纵坐标就是对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需要,具有中国特色。
他表示,交通强国一是要交通运输综合实力世界领先,交通运输规模数量大、质量效率高、科技创新强、行业治理优、国际影响广,拥有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得到充分发挥。一个突出标志,就是我国拥有一大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交通运输企业。
二是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满意。新时代,人民群众希望得到更加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高效率的交通运输服务。交通运输部在谋划交通强国时,将努力体现“零距离”换乘、“零排放”“零死亡”和“零库存”的“四个零”理念。
三是有效支撑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交通运输要当好先行官,率先建成遍及城乡、通达全国、连通世界的全球运输供应链,打造若干个与贸易强国、制造强国相适应的世界级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有效支撑我国全球生产、全球消费、全球流动。
谱写交通强国水运篇章
作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运在交通强国建设中怎样定位,如何壮大自身、发挥优势推动交通强国战略实施,也成为很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全国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先进认为,新时代为中国水运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水运行业要按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着力构建与交通强国相适应的框架体系。
基于此,他提出了六大建议:水运业要充分地融入综合运输体系;推进装备技术升级,加快实现高技术、高效能、绿色环保的水路运输装备的推广和应用;完善顶层设计,不断推进水运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依托“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提升水路运输的开放合作和对外交往能力;加强水上安全监管和专业救助力量建设,提升安全监管与救助打捞的现代化水平;以科技创新和信息化支撑引领,吸纳融合新技术、新模式,实现行业的创新发展。
去年底,招商局集团提出的“重振长航雄风”目标,给了全国人大代表、长江航运集团董事长张锐很大的信心和底气。他表示,长航集团将从五方面入手,为建设交通强国作出自己的贡献:一是长江干散货运输坚持长江干支、江海、港航、水陆一体化发展,发展航运电商业务;二是长江液货运输多方开拓业务,拓宽市场空间;三是长江集装箱运输将优化业务结构和资源配置,做大市场,做强实力,做优效益;四是着力打造长江邮轮旅游上下游覆盖、船港航联动、江海衔接的新业态,争取用3至5年的时间,成为长江邮轮旅游的领军企业;五是构建服务外部市场与招商集团国内水上燃供业务的统一平台。
而结合本职工作和提交的建议内容,全国人大代表、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工程船队副队长金锋也谈到了救捞在交通强国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我觉得救捞在交通强国建设中起着托底的作用。建设交通强国,如果安全得不到保障,大家心里就没底。而海上救捞就是这最后一道安全屏障。”金锋认为,交通强国建设刚刚起步,我国救捞实力也要大步跟上去,不能掉队。
视角转向地方。江苏是水运大省,水域面积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7%,内河航道总里程约2.43万公里、居全国第一,是我国唯一兼有江港、海港和河港的省份,与其他省份相比,江苏水运“濒江临海”“内河成网”的优势十分明显。
但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陆永泉也坦言,江苏水运资源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体现在干线航道达标率还不够高,大量宜水的战略物资和经贸物资主要依靠公路运输。同时,国际海运服务能力不强,远洋航线不多,重要物资海运直达比例不高。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实施、‘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以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为根本目的,以提高水运品质和提升效率效益为主要目标,大力推进水运‘绿色发展、集约发展、创新发展、智慧发展、开放发展’,打造分工合理、衔接通畅、服务智能、绿色高效的现代化水运体系。”陆永泉表示,江苏将重点在推进港口一体化改革、江海河联运,完善干线航道网络和港口集疏运体系,构建水陆多式联运体系,推动水运智能、绿色发展等方面发力。
经过水运三年会战,贵州水运取得了明显进步,但仍存在着航道等级不高、通过能力不够、水运投资不足、通道下游不畅的问题。面向新时代,高卫东很有信心,“一旦铁、公、水联运运输方式得到长足发展,水运优势将得到凸显,而且未来水运投入会不断增大,水运这个贵州交通最大的短板将进入一个十分难得的黄金机遇期。”
高卫东说,我们把“建设交通强国,实现水运后发赶超”作为今后水运发展的努力方向和目标。具体来讲就是明确“一个定位”、抓好“两大目标”、推动“三大变革”、构建“五大体系”。
“一个定位”,即打通北入长江、南下珠江出省水运通道,集疏运体系逐步完善,水路运输市场初步繁荣,安全救助能力、水运服务民生、行业治理能力大幅提升,基本形成与贵州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水路交通运输体系。
“两大目标”是指未来五年,完成水路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亿元,高等级航道突破1000公里,全省通航里程达4100公里以上。
“三大变革”指的是积极打造水运品质工程,推动质量变革;大力发展港口集疏运公路,推进公、水、铁等多式联运,深入推进“航运+旅游”“航运+扶贫”等新业态,推动效率变革;充分运用和发展好“航运+大数据”工作理念及思路,扩大“数字航道”的建设范围,推动动力变革。
“五大体系”则是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优质高效的水路运输服务体系、科学完善的安全监管体系、生态绿色的水运发展体系、运转高效的行业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