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包散文篇一:这红包是谁送的?(600字)作文
精选作文:这红包是谁送的?(600字)作文 寒假嘛,总是充满快乐、惊喜的,让人开
心的,可我有那么一点不一样,这些快乐和惊喜中,稍稍带着那么一点&&反正让我措手不及。
大年三十,是收红包的最好时机,一个个的红包源源不断的送到我口袋里来。 益莹啊,
这是我给你的红包,一定要放好啊这是我的,拿着啊,不要掉了啊 这是我和你外婆给你
的红包,放好哦。 大舅舅、小舅舅and外公分别给我了一个红包,回到家后,我老实的
将红包的来历告诉爸爸妈妈。到现在,麻烦还没有出现,但这并不代表以后麻烦不会出现&&
初七是别人到我家做客,这也代表着,我又有一些红包可收了。眼看着一个个红包放进了我
的口袋,而我却忘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事&&晚上,客人都走尽了,妈妈也学车回来了,我把红
包都给了她,而妈妈却问我,这些红包是哪些人送我的。这种问题,我怎么会知道啊,这下
可完了。我只好弱弱的向妈妈交代:我忘记了。 什么?忘记了,你知不知道,这些红包
是要还给他们的!妈妈发火了,算了,再问你也是白问,我还是自己去想想吧 临近睡觉
的时候,我问妈妈:妈妈,你知不知道是谁送的? 我已经知道了。 知道了就好,我
心中这块大石头总算落地了,再也不用为这红包是谁送的而烦恼了。 看样子,为i以后
收红包的时候,可要花点功夫了,不能不知道:这红包是谁送的了。六年级:沃益莹
篇一:作文 红包
作文:红包
过年,最开心的事莫
过于收红包,对于我本这般现实的青少年来说,他们的目的就是——向钱看齐。
以前,过年就是一家
人团圆的机会,和亲朋好友相聚的时刻,那时候的过年可谓是非常隆重且神圣的一个节日。
希望与家人团聚,与朋友欢聚是出门在外的游子们唯一的心愿。那个时刻是多么的温馨、美
好。然而在我们这个社会,在我们这群青少年之中是完全颠覆这件事情,过年收利是是他们
唯一的目的。
现在的过年,对于青
少年来说,是很好的赚钱的机会,“礼尚往来”无非就是你送我钱,我父母送你钱。他们也许
从未想过,他们手中的“小金库”其实就是父母间接给的。
过年期间,忙了一整
天,整个人都像掉了魂似的,仿佛探望亲朋好友只是一个任务而已。那天,我经过父母的房
间,不经意听到了他们的谈话??
“唉,这个过年我都
不怎么想过了,现在忙着盖好那房子,资金根本就不够用!”妈妈叹气说道。
“过年嘛,就是要和
和气气的,说什么丧气话,过个开心年不好吗?”爸爸安慰中透出了一丝无奈。
“过年什么的,不就
是要给别人利是吗?你说我们家整年在外,一年到头才回来过年,利是要是少了,有数我们
小气,但他们完全不知道我们现在的状况,这年不就给他们送钱?”
听到这,我就悄悄离
开了,至于他们后来说了什么,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我现
在手中的压岁钱,其实也就是父母在外面一直奔波劳碌所赚来的血汗钱,只是他们把自己的
血汗钱同过“另一种方式”交到了我们的手上罢了。
至那时后,我把我的
“小金库”都转交给了父母保管,尽管那是自己的私房钱,但对于父母来说,哪一分钱不是
自己赚来的?在此我认为,把自己所存下来的私房钱交给父母,也没有辜负这“孝”字,因
为在我们手中,只会无节制的浪费。
基于此,同学们过年
回来之后唯一的话题就是自己的红包和自己存下来的私房钱都被“充公”了,本来想买这买
那的钱都没有了,以直报怨。他们却没想到这一点——在花费零花钱的同时,也就是等于间
接的浪费了父母辛苦赚回来的钱。在上思想教育课时,口口声声说为父母分担,但这件小事
都可以无时无刻“晒”出来,和父母计较自己把多少钱“存”在了父母那里。难道父母把你
养大都是免费的?以至于你如此吝啬,连压岁钱都不舍得给父母?
这次过年,让我懂得
很多??
篇二:关于春节的作
文:红包害人
关于春节的作文:红包害人
关于春节的作文:红
包害人
“恭喜发财,红包拿
来,钱不在多,一百就行。”这是我们小时候常对长辈们说的一句话,意思是让长辈在春节时
多给我们红包,有了压岁钱,干什么都行。不过,这也是一个害人的东西。
据统计,在全国的大
多数地方,在春节,一些孩子们只有20%才用这些钱买学习用品等必要的东西,而约80%则用
来买枪、买玩具,甚至用这些钱去赌博,上网。现在大多数的街头网吧都不会管你上网干什
么。等到开学时,有些孩子们早就把这些钱挥霍光了。这的确是个伤脑筋的问题。
我认为,孩子们的红
包应该拿给家长,或者干脆取消这种不良的风俗习惯。再说,我们小孩子拿这些钱大多也不
会有个什么正经用途。
具体说来,主要有以
下不利影响:一是一些孩子认为自己的压岁钱要自己花,不用父母来操心,结果买的东西没
用几天就坏掉了。甚至就是正月这十多天玩一下子,到了开学时就被父母锁进了“箱底”,基
本上成了废品。你说这不是浪费了金钱吗?二是孩子们去买东西也极有可能被不法商贩讹诈,
上当受骗是极有可能的事;三是现在街上有很多网吧,不少孩子拿压岁钱去上网,而有些网
虫则因此而荒废了学业,得不偿失啊;更有甚者拿去赌博,那危害就更大了。
“恭喜发财,红包拿
来,钱不在多,一百就行。”这虽然是一种风俗,但也害人不浅,是小孩子的精神鸦片呀。所
以我建议:应该取消这种害人的风俗!
【作文猜想十
五】流浪猫狗,不同命运引发新思考
【作文猜想十六】叩
问良知,社会自我救赎新手段
时光如梭,一转眼,
2015年度高考即将来临,老梁如约与家长和高三考生分享一年一度的梁挺福版“高考作文大
猜想”了。
从2010年至2015
年,老梁已经连续6年与大家分享“高考作文大猜想”了,回想这6年的坚持和努力,自己
还真为自己的执着而感动!6年,已经是一名小学生完成小学学业所需的时间;6年,已经是一
名中学生完成初中和高中所需要的时间;6年,已经是一名大学生就读本硕连读所需的时间;6
年,真的能够改变很多,自己的学业,甚至是人生。正因为自己的专心、专注,365天,360
度研究,才锻造出自己在升学规划和高考作文研究方面的专业。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从过去的5年“大猜想”来看,老梁年年押中高考作文题,比如2015年的“北京卷《老规矩》
——【作文猜想五】家风劲吹,良好风气传递新气象”,“辽宁卷《科技改变生活》——【作
文猜想十一】和谐共存,自然文明协调才长久”。这样的成绩没有枉费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以
及家长的厚爱。2015年,老梁将以独特的视角、敏锐的眼光、审视的态度、快乐的心态继续
跟高考命题老师玩起“猫与老鼠”的游戏,斗智斗勇,其乐无穷。
我依然清楚记得,在
2014年6月6日上午我和语文特级教师王大绩老师参加《旅游卫视》的《看今天》“高考作
文,高分有诀窍”高考特别节目。在节目录制之前,我俩一直讨论2014年高考作文命题趋势,
讨论起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很巧合的是当时还谈起2006年的北京卷作文题《北京的符号》,
因此说2014年北京卷的《老规矩》作文命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其实,《老规矩》这
个材料话题,与之前中央电视台推出《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内容是一脉相承
的,说穿了也就是高考改革方案中一直在强调的“传统文化的回归”,而“老规矩”恰好是连
接“传统”与“现实”的桥梁,本质上还是一个“传统观念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生活应该如何
被对待”的老话题,这个话题远在2006年的北京卷《北京的符号》已经被提及,因此说2014
年《老规矩》是老酒装新瓶的话题,作文并不难。其实,只要考生认真关注生活中某个
具体事件,透过
这个事件表象思考它的本质与传统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并表达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和个人
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那么这样的作文一定能得高分。
由于工作的缘故,我
对天津市高考作文的命题会多一份关注和研究,觉得2011年、2013年和2014年三年的作文
命题还是相当有水平。2011年作文题《镜子》,从望远镜、显微镜、放光镜、哈哈镜、三棱
镜中至少选两种,谈自己的感悟与观点。《镜子》被评为2011年最具有哲理性、最富于想象
力的题目。《镜子》题目不仅综合了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而且镜子又是人类发展一种的产物。
不同的镜子有不同的功能,同时还有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感悟,不同的镜子看到不同的人生况
味。2013年作文题“在‘而知之’中的横线处填入一字,构成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不能
以‘学而知之’为题。”该作文命题属于半命题作文,形式上有创新,既保留了传统命题作文
的构架,又呈现出适度的自主性与开放性,是一道颇具亮点的高考作文题。2014年作文题《假
如有一款芯片》,具有时代性、开放性和思辨性,能够为考生提供丰富的联想空间与多维的思
考角度。考生既可以进行说理议论,写成议论文;也可以想象未来智能人类生活,记叙抒情,
写成散文、小说乃至科幻故事。这样的作文题便于考查学生的联想、思辨及语言表达等能力,
利于写出具有创新性的优秀作文。
纵观2013、2014两
年的高考作文题,我了解到在全国共计17道题目中,有14道以上是材料作文,因此说材料
作文依然是主打作文题型,而高考的命题宗旨是“稳中求变”,具有较强的连续性,命题核心
思想依然集中在关注国家改革开放的健康快速发展、年青一代身心的健康成长的这些内容上,
因此考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材料作文中,要注意题型的多样化:故事型材料,哲理性材料,
图画类材料,诗歌类材料。这些材料比较朴实,平时考生往往忽视。身边无风景,熟视无睹
似乎就写不出什么新意。然而,材料作文在着重于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考生运用
自己的人生体验来提炼主题。阅读力分为两种:一种是普世化阅读,读的是材料背后的共性
主题,这类主题写出的文章偏大统;另一种阅读为创造性阅读,核心在于“从材料中通过个性
角度,读出个性见解”。
通过分析近些年高
考作文不难发现,高考改革明显向彰显个体个性特质方面倾斜,更开放、更具有个性发挥空
间的命题已是高考作文发展大势所趋。同时,
逐渐接受考生
在写作上的各种声音和思想,大众小众,正面反面,甚至趋于思辨性等高考作文都能获得高
分和认可。
高考作文命题,始终
体现着社会性、时代性、生活性、人文性和哲理性。近些年高考作文在立意上就有了三点明
显变化:从关注生活走向关注生活与自然并举;从关注主体走向关注主体与客体并举;从关注
自我走向关注自我与生态并举。在此基础上,2014年高考作文立意有新的升级:多省高考作
文采用新旧正反二元对立思维。比如,辽宁题是爷孙看夜晚,孙子看灯火,爷爷看星星;北京
题“老规矩”,老规矩在今天的淡漠甚至遗失,来重提老规矩的意义;福建题“空谷是悬崖还
是桥梁”,消极或积极的人生态度对比;广东题“胶片与数码时代”,黑白胶片与数码科技对比;
湖北题“山顶的风景”,好风景和差风景的对比,等等。通过新旧正反对比的立意来强调过去
或传统生活方式及生活价值的可贵,以及对当下现实的思考。在老梁的“2014年高考作文大
猜想”中的【作文猜想六】、
【作文猜想十一】、
【作文猜想十二】、【作文猜想十三】、【作文猜想十五】、
【作文猜想十六】、
【作文猜想十七】、【作文猜想十八】均是采用新旧正反二元对立思维立意。
虽然出于避免猜题
和套作的考虑,命题本身不一定会直接体现高考当年的时事热点,但根据对近几年高考作文
试题命题方向的研究与分析,我发现,高考作文命题专家越来越倾向于在试题中暗含热点事
件,以引起学生对社会、人生的关注,进而考查学生由表及里或透过现象看本质地认识问题
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如2009年辽宁卷“明星代言”材料作文、江西卷“兽首拍卖”材料
作文,2010年江苏卷“绿色生活”命题作文,2011年全国卷“彩票”材料作文、新课标卷“中
国崛起的特点”材料作文、北京卷“对世乒赛的讨论”材料作文,2012年北京卷“火车巡逻
员的故事”材料作文,2013年新课标ii卷“同学关系”、北京卷“爱迪生如何看手机”命题
作文,2014年北京卷“老规矩”材料作文等,都是紧扣时代脉搏、直击热点事件的试题。
值得一提的是,继北
京作文题《老规矩》之后,2014年语文的文综大题亦涉及到地铁票价如何调整及京津冀环渤
海地区产业调节等问题。这样命题,频现地方特色,接地气显民意,必须点个“赞”。
既然已经知道
高考作文命题专家的这一倾向,那么考生们在进行高考作文备考时就需要多关注社会生活,
多关注时事热点。但在高考前最后20多天内,你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太多的时事热点。
于是,我会在“高考作文大猜想”中精选几个2015年高考作文必备的时事热话题,并附上多
角度的话题解读与个性化的话题评论,以期让考生在面对时事热点时能理解更透彻,观点更
独到。 今年的《梁挺福:2015年高考作文大猜想》依然沿用前5年的模式,“高考作文大
猜想”一共有十六大内容,每个内容都浓缩为一个精短扼要的题目,每个内容都由3个要素:
题目、素材和点拨组成。这样架构方便于家长和考生深度理解,容易挖掘素材背后的真实内
涵。这十六大内容几乎覆盖了当前的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热点时事内容,而这些
内容恰恰是命题者最想通过以试卷的方式跟未来的社会建设者进行对话和交流,来考查考生
的所思所想,从而进一步推动和促进优秀文化教育的发展。古人云“文以载道”,作文还真能
反映考生对当代社会的思考与认识,培养人格力量与文化使命感。
【作文猜想一】平凡
世界,道出不平凡人生真谛
一、作文素材
羊年开春,一部现实
主义农村题材电视剧吸引了观众的眼球。根据著名作家路遥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平凡的
世界》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正在各大电视台热播,引发了各方关注和热议。该剧川籍导演毛卫
宁直言,如果仅仅是为了收视率
下页篇四:小学作文:红包
红包
昨天是飞子哥哥结
婚的大喜的日子,我和辉哥叫新娘子为花姐姐,花姐姐给了我们一人一个红包,我和哥哥开
心极了,打开一看,哟,里面有十元钱呢。
我把十元钱交给了
妈妈保管,可是哥哥没有把十元钱交给***妈保管,后来他把钱弄丢了,哥哥很伤心。
其实我们小孩都应
听大人的话,做一位懂事的小孩,如果哥哥听二妈的话,那十元钱就不会丢了呀。
1
红包散文篇二:2015温州市高考二模语文卷含答案
浙江省温州市2015 年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
(2015.4)
一、语言文字应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蓦(m?)然 .
C.布衾(qīn) . 吐(tù)槽 .
荸(bí)荠 . 眩(xuàn)晕 . 唆(suō)使 . 跻(jī)身 . 泥淖(zhào) . 屡见不鲜(xiān) .B.绯(fēi)闻 号召(zhào) ..D.蹩(bié)脚 发酵(jiào) .. 噤(jīn)若寒蝉 . 前倨(jù)后恭 . 心广体胖(pán) .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央视播出专题节目,揭露过多的垃圾文件是导致智能手机运行速度变慢的原凶,并采访猎豹清理大师的工程师,请他为消费者提供解决方案。
B.女子就像散文,她一定是安详和美丽的;即使没有雍容华丽的外表,眉宇间流淌的气质一定会淡雅、简约,给人一种非常愉悦的视觉享受。
C.传统产业是否日薄西山,完全取决于技术和理念的创新;国人蜂涌去日本买马桶盖一事说明,世上本没有夕阳的产业,而只有夕阳的企业。
D.腾讯产品占领市场份额的秘密在于通过帐号的捆绑,把数据输送到后台进行统计分析,第一时间就知道你喜欢听怎样的歌、玩怎样的游戏。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观影抒言,各谈体会,一个再正常不过的文艺交流,如今却裹挟了太多的不满、辱骂和对抗,一种兼容并包的胸怀在开放的网络世界似乎难
觅形迹。 ..B.当你觉得自己是最大的受害者,所有的凄苦都集中在一人身上时,你可否知道,真正带给你巨大痛苦的,常常不是发生的事情,而是你对事情的看法。 ..
C.除了维也纳儿童合唱团、巴黎木十字合唱团外,圣菲利浦男孩合唱团是当今全球最受瞩目的新起之秀,目前正以令人匪夷所思的速度与魅力席卷欧美日本。 ....
D.这份调查报告对中国贫困农民的记录是如此具体而微,具体到每一个家庭,再拆取....
出每一个人物的一天、一年、一生,不惜笔墨,肌理寸寸分明。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谣言的破坏力是毋庸置疑的,如不及时扑灭,会使整个群体处于一种恐慌状态,对公众造成的创伤,乃至引起社会动荡,也不是不可能的。
B.实践表明,一个人即使知识再多,能力再强,如果缺乏对自己心灵的养护,缺乏对自我的驾驭,那么不知在什么时候他也会跌跟头。
C.在互联网的世界里,网民享受其带来的便捷和自由,但并不需要知道对方究竟是谁,这也反过来降低了造谣者造谣的门槛与成本。
D.我们遵守的第一个诺言,就是对朋友的一种感恩;感谢他们的无私陪伴和支持,感谢他们让我们在悲伤哭泣无助的时候能给予一双坚强的羽翼。
5.阅读下面一则新闻,请给“央视”“商家”“网友”中任意二者各拟写一条建议,每条不超过40字。(4分)
边看春晚边抢红包,已经成为很多网友的“年夜饭”,一家子团坐在一起各自埋头抢红包成了大年夜的统一姿势。据新浪微博负责人介绍,今年联合支付宝和央视春晚官微,
在春晚的整点时段分5次发出3亿红包。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10.1亿次,是去年除夕的200倍,全球共有185个国家的用户做了110亿次“摇一摇”抢红包动作,共摇出5亿元人民币红包。上亿人“抢红包”的火爆局面,让春晚遭遇了“看春晚看得手累”的尴尬,也向人们预示移动支付时代的到来。
对象一( )
对象二( )
6.请用简洁明白的语言表述划线句的意思。(4分)
你心里有了许多话,你要描写一件事,这件事老在你的心里打转,它一切都准备好了,单等你拿语言把它送出来。那你就把它送出来吧,不要怕你的文字不“美”,言语不“文”。用花轿送出姑娘固然好看,初学写作好比穷人,把你的姑娘用牛车拉出去吧。只要文章的内容好,语言笨一些没关系——但记住这是说初写,你千万不要认为这就好了:我永远运用牛车往外送姑娘了。这样下去,会弄成车上已经不是姑娘而是粪草了。(孙犁《好的语言和坏的语言》)
7.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播出后,引起各方强烈反响,一时间,各大微信公众号纷纷推送相关文章。搜狗搜索对一周热门微信文章进行了统计分析,各类文章内容占比如下图所示:
请根据上图就该纪录片所产生的影响写两点结论。(4分)
结论一:
结论二: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史与志是两种不同的文本,从性质上说,史厚古薄今,志厚今薄古,两者在书写过程中所采用的视角有所不同:史注重时序排列中的人物事件,注重兴衰成败及其价值意义;志则注重广泛的当下社会形态,意在记录文化模式和现象,采用第一手资料,不涉及是非价值评断。在研究领域,历史的定义被限定在距离当下30年到50年以上,写史所遵循的
规则应当是“后人评说”,而非“今日评断”。
当代不能成史,几乎是学术纪律严明的当代史学和美术史学共同遵循的规则,对书写当代史的这种普遍戒心来源于近代科学史学中的这类逻辑:“当代”不仅因为离我们的价值世界太近而缺乏历史判断所必需的距离感,而且由于对它的史料运用缺少时间的甄别和筛选而显得过于随机和主观。
中国史家历来所主张的“隔代修史,当代修志”对当代美术史和美术志的撰写有着极大的启示意义。正在进行的当代美术是一个有着诸多变化的动态潮流,它延续而又易变的脉络,要求身处同时代的书写者记录现状,而非急于做出价值判断。故而,当代人对事实的记录,应当是“志”的书写方式。当代可做美术志,此美术志会辅助后人书写未来的美术史。美术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是图像志,但又不应当拘泥于美术作品“表面”的机械记载,尤其在当代美术中,“表面”概念与传统绘画大不相同,已经延伸到三维空间之中,单纯的符号美学式图像志已不能满足对当代美术的描述。美术志在图像志的视觉记录基础上,还应当加入对美术家创作动机、理念价值的描述,而笔者认为这种动机与理念陈述最好能够由美术家和美术史家共同完成,尽可能实现价值中立,为后人提供多个维度的参考。
从本质上讲,美术志强调了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性,强调了尽可能即时保存“第一历史”,把“第二历史”(美术史)的书写交给未来,把评判的公信力交给时间。
8.下列对文中“美术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美术志编写遵循的规则应当是“今日评断”,而非“后人评说”。
B.美术志的内容包括图像和对美术家创作动机、理念价值的描述。
C.美术志是当代人对美术事实的客观记录,不涉及任何是非价值。
D.美术志即第一历史,看重“即时”,强调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性。
9.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修美术志对编撰美术史很重要,若没有对当代的美术做广泛的记录,美术史是不能
编成的。
B.因为历史学家没有时间甄别和筛选史料,所以在编撰历史的过程中往往显得过于随
机主观。
C.在“隔代修史,当代修志”和 “正在进行的当代美术”中,两个“当代”所指完
全相同。
D.因为修美术志涉及到对当代美术的描述,所以美术志最好由美术家和美术史家共同
来完成。
10.联系全文,概括在当代只能修美术志的原因。(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箫声
阿 成
德莫利是一个颇有特点的镇子。几年前我去过那里。正是晚秋时节,将车开上轮渡船过江的时候,那种江风的湛凉,只要想起来,依然水气弥重地冷在身上。
镇子并不大,被乡间的公路分成两爿,大大小小的木房子和石头房子,顺着公路的坡,次第地排下去,然后进入那片白桦林。德莫利镇的背后,是那条河道很宽的松花江。江面上,或早或晚,云里雾里,常有远程的驳船通过。江的对岸似乎是竖立起来的山壁。驳船从那儿通过时,总要拉响汽笛。汽笛声从山壁上空洞地回荡起来,确有一种失魂的感受。
德莫利镇是张广才岭的一部分。深秋时节,山上的树叶经冷霜一煞,变成了多种颜色,红红黄黄,深深浅浅地一配,很绚丽,让人有万分的慨叹。
先前,齐先生在镇政府工作。我去的时候,便是他陪我。我看出来他很喜欢喝酒。好在他并不请我喝,只是说,你吃菜,你吃菜。然后独自大口地喝酒。齐先生的脸色很苍白。常下意识地用手揩嘴角。总觉得他身上有很多事。但一时又说不清。齐先生很腼腆,不善谈。看出这一层之后,我同他讲话便很注意分寸,态度也很客气。吃过晚饭之后,他固执地留在招待所陪我一会儿。无话可说时,两个人便呆呆地看电视,间或凝神地听从江面上传来的汽笛声。我觉得有些尴尬,便买酒款待他。我吸烟,喝热茶,他一个人一杯连一杯地喝酒,他一边喝酒,一边不时地看着我脸上的反应。我就给他讲我的过去,笑呵呵地讲那些被人欺负的事。
酒喝光,他就准备告辞。院子里的月光很好,兼有几片红叶的点缀,别有一种神奇。他有点犹豫,转过身来对我说,我,我会吹箫,要不我去,去取来,给你吹一曲?我抓了抓他的胳膊,说,明天吧,早点回去休息吧。还要过一个山呢,你家不是在山那头么?霜重道滑,路上小心。
回来,我就歇下了。的确是累了。后来,我在梦里梦见齐先生在廊下吹箫。齐先生吹的是《春江花月夜》,很柔,很动情,把我的泪水都吹下来了。
翌日起来,来到院子里。院子里是厚厚的一层红红黄黄的落叶。踩在落叶上面,看远处的张广才岭,感觉那一层淡雾似有魂灵一般在那儿漂着。招待所的那个女服务员挑水进了院子,见了我的面儿就说,昨黑,老齐过来给你吹箫,你听见了吗?
我说,不知道啊??
你没听见?
听见了,以为是做梦呢。
女服务员说,他坐在院子里吹了一曲,然后,就挟着箫走了。
噢,那我可真有点失礼了。
她说,一个酒鬼,没什么可失礼的。真的。
我很快知道,齐先生的妻子经过几次的反反复复,还是同齐先生离婚了。齐先生将妻子临行前骂他那些刻薄的话,都偷偷地用录音机录了下来。一个人在家没事儿的时候,常放着听,边听边流泪。我还听说,齐先生写得一手好字。后来,手抖得厉害,写不成了。可惜。我以为第二天齐先生会过来,陪我一块吃德莫利鱼,这是头一天约好的。结果换了一个年岁较大的人过来陪我,说齐先生另有公务。我没说什么。
去年听德莫利来省城办事的人说,齐先生自杀了。那人说,喝酒这事儿,他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于是他就把自己杀了??那人又说,齐先生箫吹得好,他一死,夜里没人吹箫了,德莫利好像也死了一样。说着,那人掼下茶杯,说,夜里失眠,听听他的箫声,能像个真正的人似的想好多事哪——那样的日子有滋味呀。
齐先生终年46岁。
(本文有删改)
11.概括齐先生自杀的性格原因。(3分)
1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13.开头三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14.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我”在梦里梦见齐先生在吹箫这一细节?(4分)
15.作者借“箫声”写出齐先生的“魂”。请结合小说内容,探究齐先生之“魂”的内涵。(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红包散文篇三:过年情思忆往昔(原创散文 )
过年情思忆童年
刘维嘉
春节迈着轻盈的步伐悄悄走来,再过六天就到年三十了,到处已经洒满迎新春的气浪。大街两侧挂满了红彤彤的灯笼;买年货的男女老少熙熙攘攘地遍布在农贸市场和超市;几家售火车票和机票的小店门前排起了长龙一样的队伍;烟花销售点遍布大街小巷,迎春的爆竹声时断时续、此起彼伏;轻轨列车、公共汽车载着人们来来往往;大人们都准备好了给孩子们的红包;电视不断播放着载歌载舞,欢天喜地的节目。
快过春节了,复杂的心情难以言表,想得最多的还是小的时候过春节,眷恋的思绪宛如古老的童话把我带进了过去那难忘的岁月。
记得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我住在滏阳河畔的永年县田堡村姥娘家,还在那里上了两年小学。那时候常常盼望着过春节,吃上肉和馒头。平时,姥娘和舅舅他们吃糠咽菜,吃麸子、高粱面、榆树皮面、红薯面、棉花籽面做的饭。姥娘把舍不得吃,积攒多年的玉米面给我做窝头,熬粥,还经常为我做菜粥。尽管如此,我还是盼望着吃肉,盼望着过春节能吃肉、吃饺子、花糕和馒头;能穿粗布和新棉花做的新棉袄、新棉裤。
在永年县过春节的情景从小就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至今难忘、留恋。
年三十,每家每户都在屋门、院门、灶火屋门贴上对联,每逢那时节,初中毕业(村里为数不多)的二表哥就为乡亲们写对联,忙得应接不暇。妗子和表姐她们白天忙着蒸白面做的花糕、枣花、绵羊、刺猬、枣馒头等,花糕等用来拜佛,刺猬都摆在屋门两侧的门框上,用意是驮元宝。表姐和表嫂她们还在年三十前买年画和剪窗花,其中有花鸟、鱼虫、古代人物等,都早早贴在了屋里和窗户上。年三十这天,家家户户都传来呼嗒、呼嗒吹火的风箱声,那有节奏的声响伴着浓郁的年味和芳香在村里飘荡,又汇成动听的交响曲随着袅袅炊烟慢慢飘向深邃的天空。晚上,人们借着煤油灯的微弱亮光熬夜包饺子。舅舅、表哥还在屋里、门外、磨、碾子、推车、灶台贴上老天爷、财神、井神、门神、磨神、碾神、车神、灶王爷等神仙的画像,三十晚上供上饺子,点上红彤彤的蜡烛,摆上插着香的香炉。我们这些孩子贪玩地、无忧无虑地整天东走西串,点灯笼、玩模牌(同黄土泥做的刻有戏曲人物的模子)、捉迷藏、放电影(用两根小木条支起大手绢,一面点上蜡烛或煤油灯,再用剪纸放上去,如同看皮影那样)。傍晚的时候,舅舅和表哥他们用胳膊挎着装有鞭炮、香、烧纸、酒、饺子的篮子到祖坟祭奠祖宗。
伴随着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我们进入初一,五更的时候,舅舅用大扫把把院子打扫的干干净净,准备迎接来拜年的亲戚,还准备好了烟叶、烟袋锅。姥娘也给来拜年的准备了烟卷、水果糖和钢蹦儿。妗子、表嫂依然是烧香磕头拜神仙。我却盼望着赶快吃上盼望了一年的饺子。这天,人们都不出村串亲戚,都在村里过节。清晨,来拜年的人在姥娘的屋里屋外一拨又一拨,跪拜之后又走向另一家。舅舅、妗子、表哥、表嫂、村里当家子晚辈还给姥娘送来用海碗盛得满满的第一碗饺子,摆满了桌子和案板。姥娘把一大碗饺子、醋、扁叉(扁叉是用竹片做的,有两个齿)拿到炕边的炉台上,我一口气吃了多半碗,把肚子撑得鼓鼓的。 初二这天,表哥用自行车带着表嫂和他们年幼的孩子到表嫂爹娘都健在家拜年,年货很简单,有花糕、枣包、馒头等,把柳条编的篮子装得满满的,再盖上表嫂织的粗布。那时候,长途汽车很少,人们走亲戚都是用自行车或手推车。这天,当你站在村头眺望,只见公路上、滏阳河畔、田埂上到处都是和表哥一样走亲戚的人们。傍晚,表哥一家他们才回来,还给我带来几块稀有的小饼干。
初三,是村里那些嫁出去的,爹娘有一方已经不在世或爹娘双亡的姑奶奶回娘家上坟、烧纸、上香、哭坟的日子,那时候,地里的坟头很多,有的院子里还有“丘”(爹娘其中有一人
死亡后,先装入棺材,再用砖头砌起来,形状如棺材一样,等爹或娘死亡后,再与“丘”内的爹或娘一起埋到祖坟里)。
初四到正月十五,各家的亲戚们带着孩子们纷纷来拜年,围着八仙桌猜拳、喝酒,喝酒用的都是小酒盅,每个酒盅装三钱酒,酒用锡酒壶装着,喝前先在火上烤烤,酒喝在嘴里是甜的。酒菜仅有凉拌藕片、猪耳朵、拌粉皮、拌白菜。没酒量的一会儿就喝醉了。吃饭的时候,女人们是不上桌的,她们张罗着做饭,男人们的酒喝得差不多的时候,女人们就用大碗盛满熬菜端上来,熬菜里有粉条、海带丝、炸豆腐、素丸子,菜的上面盖满了肥肉片子。同时还端上来馏得热乎乎的馒头。那时的人肚里没油水,小孩子都能吃一大碗菜和两个大馒头,更何况大人了。那些日子,每家每天都要做一大柴锅熬菜。等男人们都吃完,女人们才吃饭。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我们将伴随着震耳欲聋的鞭炮声进入新的年轮,回首往事,心情激荡,思绪万千。
如今的生活,今非昔比,我们天天就像过节一样。即使在春节,也觉得很平常。至今,我依然留恋童年在滏阳河畔过春节的美好时光,留恋一起玩耍的发小们,那袅袅炊烟的芳香,风箱欢快的歌唱,滏阳河潺潺的流水,那古井、古桥、古城,那年、那月、那天。二零一零年二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