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客散文篇一:散文,春光 柳树 过客
春光, 柳条, 过客
不知不觉,已然四月。四月的春风染绿了世界的每一寸土地,大地换上了漂亮的新装。一路的草长莺飞,绿树红花,树儿好奇的探出尖尖的头,花儿含苞待放的露出了甜美的微笑,放眼望去,好一派“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般生机盎然的景象。
校园的垂柳不知几时抽出了新绿,那婀娜多姿的绦条不由自主的翩跹而舞,和着风儿那和谐的调子,秀出它那纤细的腰板儿,舞动着动人的曲线,那身材让人如痴如醉。好似一位娇柔羞涩的美女,hold不住寒冬的寂寞,轻盈而舞,一不小心漏泄了动人的春光,真是有趣极了。
我拿着从图书管里借来的《左传》,走在校园幽静的小径间。微风拂柳岸,清清河桥头,条条碧枝舞,环环扣相思。是啊,此刻看着眼前似曾相识的柳条,不禁有了一股浓浓的思乡之情。我思念家乡了,思恋家乡那同样一排排飘逸的柳树,思念那一湾汩汩东流的长江水,那青翠俊秀的尖尖山,还有那繁星点点般微弱的路灯光。我喜欢在丝般飘柔的的柳树下看书,喜欢在洒满阳光的长江边的沙滩上闲聊,散步,偶尔也去玩玩水,我也喜欢在堆满新绿我们乡间的尖尖山头眺望,感受大自然的清纯之美,体味着登临绝顶而小天下的旷达。家乡的山虽然不是那么巍峨,但却是绵绵的,家乡的水虽然不那么秀丽,却也是悠悠的,绵绵的山头,高低起伏,好像人生的轨迹,告诉你前方不总是那么一帆风顺的,让你认真地品味着人生;悠悠的长江水,虽然是浑黄的,但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与魅力,叫你不要盲目追求。家乡的一切都仿佛镌刻在我的心中一样。所以我思念着家乡的山山水水,还有那些独特的一盏盏在风中摇曳的黄晕的灯,在静静的暮色下,点缀着那一片寂寞的夜空,犹如星星眨着眼睛,特有韵味,让人回味无穷!家乡虽然没有成都那么繁华,却也不失璀璨,家乡虽然没有成都那么平阔,却也不失通达,水经江城醉客遥,风过泸州带酒香的美名也传扬四方。在我心里,永远铭记泸州的城市精神:自强、开拓、务实、奉献,因此我永远都是思念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我太多的足迹,令爱家乡一掊土,不惜他乡万两金,我想这就是一个游子对家乡真挚的思念吧。这就是为什么加你福尼亚更透明的阳光,莱茵河畔更圆的月亮,剑桥小郡更浪漫的流水都远远比不上家乡日暮时分点起的那一束束橘黄的灯光,那熟悉而特有的泸州方言,那一跳浑黄的长江,还有那乡间时常攀登的绵延小山丘!
眼前的这条小河,蜿蜒曲折,流淌了我满满的思念,他伸向远方,汇聚在家乡奔涌东逝的长江,捎去我的思念与祝福。两岸的杨柳郁郁青青,枝枝叶叶都饱含着深情。我从那回眸间闪过,此刻留在我心间的已不再只有浓浓的乡情,还有那一丝绵延的情思!
春风,春雨是最好的伙伴,春风带来情思,春雨酝酿情思。春雨绵绵是情的伴奏,它让这支阳春白雪般的曲子更加的美妙动听。此刻,怎么能少了春雨的加盟呢?我总想闲步在牛毛般的细雨之中,俯仰之间倾听细雨纷纷飘落的声音,看那花儿甜甜的吮吸着春露,慢慢绽放,然后花瓣gone with the wind,在飘逸的风中亲吻天空。在落花中独立,看微雨中燕儿双飞舞,那柳条,那雨,那燕儿都是如此的清新浪漫,深深触动心弦,我沉醉在了这柔柳软雨燕双飞的浪漫画卷之中!
当说到图画美景,不禁又让我想到了“杨柳岸,晓风残月”,总有那么一种想法,想走在静静的暮(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英文摘:过客散文)色下,和着柔美的月光,让心灵来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来到那个曾经让人动容的时间与空间。仿佛我此刻便矗立在那暮霭沉沉的楚江边上,听着兰舟催发的桨声,在烟雨朦胧中,感受着两颗砰然心动炽热的心潮在澎湃。杨柳岸,晓风残月的风景,执手相看泪眼的倾诉,天空的细雨蒙蒙,缠缠绵绵,着力的渲染着这一切,那伊人的身影淡淡的消失在烟柳画桥中,只留下风帘翠幕的孤独与凄凉。真的好想冲上去抚慰那颗期盼伊人早日归来的心。猛然间,我转过身来,微闭双眼,眼角滑下了冰凉的液体,溜到嘴角,苦涩有味,原来,我感受到了那一抹淡淡的悲哀,那一抹悲哀,深深的触动着我的每一根心弦。没想到真正要爱一个人是那么的坚辛,等待一个人是那么的遥远,斯人已去,再美的风景也都只是让人伤怀
的衬托,只有爱才是最美的风景,哪怕这个世界只剩下惨白。
望着这些柳树,我想了好多,诸如这些诗句(“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侵陵雪色还莺草,漏泄春光有柳条”)给人的联想。这是那些名垂千古的骚人墨客留下的经典,真是耐人寻味。春天已经来临,从那些字里行间,我真的很难揣悟,总是想象,或许是欢喜,或许是悲哀,亦或许是孤独寂寞。。。。。。春光下,柳岸边,我只是一个过客。
我坐在岸边的石凳上,迎着风,依旧品读着手中那本《左传》,默记着,“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
过客散文篇二:过客论文
由《过客》产生的反思
《过客》是一篇以诗剧形式创作而成的散文诗,出自于鲁迅的《野草集》,作者精心的构思情节,虽然是平淡直白的话语,简单的讲述一个落魄的过客与老翁,女孩在傍晚时的对话,以及寥寥几笔的环境描写,但这正是鲁迅《过客》的伟大与魅力之处,由小事件反映出大哲理。下面我就着重分析一下《过客》中所反映的具有现实意义的哲学以及我对其的反思。
首先分析的是诗中出现的景物描写,“东,是几株杂树和瓦砾;西,是荒凉破败的丛葬;其间有一条似路非路的痕迹。一间小土屋向这痕迹开着一扇门;门侧有一段枯树根。”也是简单的几笔就描写出了黄昏阴郁黑暗消极的画面,给人一种压抑感,也为过客的出场增添了肃穆的氛围,而小土屋,那杂树、瓦砾,枯树根,象征了一种极端落缺乏生机的现实,尤其是在诗中多次提到坟更给人一种死亡的阴冷恐怖,它象征了一种死亡,一种绝望。这种感觉贯穿诗歌的始终,所以每个人都是以一种沉重的心情来读,这种心情更能激发读者的探知欲,从而使本诗的深层哲理更好的表现出来,这也符合鲁迅一贯的隐晦阴暗的写作风格。其次就是对人物的分析,在这里我主要对过客的形象进行分析,“一位过客,约三四十岁,状态困顿倔强,眼光阴沉,黑须,乱发,黑色短衣裤皆破碎,赤足著破鞋,胁下挂着一个口袋,支着等身的竹杖”“ 可恨的是我的脚早经走破了,有许多伤,流了许多血。”这些都是对过客的外貌描写,从这些句子我们就可以看出过客一路走来的艰辛与疲惫,衣服破碎,流血的赤足,但他倔强顽强,眼光阴沉,都可以看出他的傲骨与敢于同命运做斗争的拼搏精神,这也是,鲁迅本人的形象,鲁迅借过客的言与行,诠释的是鲁迅式的生命哲学。
现在我主要叙述的是《过客》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鲁迅对这首诗耗时十年的时间,呕心沥血才写出短短几百字的诗,可以说字字有深意,句句含思辨,首先一开始写的是黄昏,然后天慢慢变黑,这就暗示了社会越来越黑暗,一丝光明都没有,而诗歌也渲染了一个黑暗的氛围,当时的老翁说太阳下去时候出现的东西,不会给你什么好处的,可以看出当时在黑暗社会里,是没有什么正直与光明可言,这就是老翁受到多年的折磨已经对整个社会失去了信心,已经不相信在黑暗中还会出现好的事物,甚至他说过客将要前往的路是坟,更是极含深意,作为老者他对未来失去了希望,想要反抗想要冲破现实的黑暗,无疑是自掘坟墓,他自己没有尝试过去反抗,也劝过客不要去闯,这都体现了他守旧
本分的一面,这就是旧中国当时的社会现实,人们愚昧无知安于现状,但是过客却很坚定的说要继续走,哪怕前面是坟也义无反顾,这体现了过客即使伤痕累累,即使明知会牺牲他也无畏,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心中的信念,这就是支持他一直走下去的动力。作品借助过客这一形象,表现了鲁迅对黑暗的态度、对绝望的态度,表现了一种反抗黑暗、反抗绝望的战士精神。其次是小女孩的态度,当黑暗来临时她仍在等待那个远远而来的过客,她的心是纯净的,没有受到爷爷的毒害,当老翁说前面的路是坟时,她和过客都坚信前面是许多许多野百合,野蔷薇,野百合与蔷薇都是美丽的,所以他们坚信未来是美好的前途是光明的,只要肯奋斗肯吃苦,坚信理想就一定会到达那野百合盛开的地方。小女孩作为下一代也寄托了鲁迅的希望,它表明了新一代的觉醒,这种黑暗生活也会在新一代的带领下走向光明。同时老翁的问题也深含人生哲理,他的问题是你从哪里来,要到那里去,其实这是困扰着每一个人一生的问题,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富有深奥的哲理。
《过客》对我自己也有很深刻的影响,对完《过客》我就开始反思自己,文中过客是一个奋斗者的形象,他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只希望看到美丽和幸福,而眼前和身后的一切都让他失望,他只有踽踽独行,永不停息。仔细想来,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世界的过客,我们每天都在为了各种各样的理由而奔走而追逐,直到生命的终结,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梦想,这就是驱动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有的人的梦想就如文中的那个老人一样,害怕挫折就选择放弃,逃避着残酷的现实,活在自己的小小空间里,而有的人会像过客那样即使有挫折有受伤也要为了心中的梦想往直前,而我便要学过客,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懈孜孜不倦的追究,直到生命的终结。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一班 孙玉静
200900110108
过客散文篇三:倔强执着的前进着 ——读《过客》有感
倔强执着的前进者
—读《过客》有感
诚然,我是喜欢《过客》这篇短小精悍的话剧形式的散文诗的,不论是它新颖的形式,朴实的语言,还是深刻的思想。
初读《过客》,只是觉得它的语言不像《野草》的另外20来篇那样晦涩难懂,形式也与别的不一样,自然也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遍浏览下来,知道了大致情节,脑海中也印上了三个人物的形象,白发古稀的老翁,稚嫩天真的小女孩,执着顽强的过客。但我知道,再也不能用小学、中学那一套方法来分析鲁迅的作品了。不得不承认,随着知识的学习,体系的增强,阅历的增加,以及对有关鲁迅作品研究的查阅,如果再就着中小学的那一套来赏析这些作品,不免显得浅显愚昧,甚至是错误的了。就连《雪》和《风筝》这两篇我认为是中学时代最美、最纯真的散文,现在看来,也不能仅局限于它的文学表面分析了,更应该看到鲁迅思想上的光芒。所以,细细品读,换种思维方式,我对《过客》又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鲁迅笔下的过客是一个充满诗情,寄意深远的饱满艺术形象。他34岁,一生不停地在充满荆棘与黑暗的路上跋涉,经历了各种苦难与折磨,困顿但倔强,不屈不挠地向前走;他一无所有,眼光阴沉,黑须,乱发,黑色短衣裤皆破碎,赤足著破鞋,肋下挂一个口袋,支着等身的竹杖,他走了太多路,脚早已破了,流了许多血,但仍不放弃,要向前走去。看到这里,我不禁感叹于他身上的这种坚韧的战斗精神,结合鲁迅先生创作这篇文章的背景,我们不难想象,过客,这
个象征性的形象应该就是20世纪20年代那些在革命和生活道路上进行孜孜不倦的探索的进步知识分子的生动写照。
而白发古稀的老翁呢?他清楚地知道过客这一路是怎样走过来的,因为他也曾经历过,但是,在残酷黑暗的现实面前,他终于还是缺乏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决然放弃了,成了半途而废的颓唐者。对于前面是怎样的处所,他只知道是坟,而过客虽然不知道他还将经历怎样的荆棘,不知道走过了坟地之后究竟又会是怎样的景象,但却始终倾听着“前面的声音”对他的呼唤,毅然决然地选择一直向前进,这就是他相比于老翁而言的可贵之处。通过这两个艺术形象的对比,可以看出鲁迅热情歌颂了坚忍不拔的探索革命道路的精神,也深刻揭示了一个真理:时刻不忘先进理想的呼唤,是一切革命者能够坚持前进的力量源泉。
文中还有一个细节描写,就是过客拒绝了小女孩给他的布片。小女孩显然是一种爱的化身,这个艺术形象给全文增添了一股纯真、美好的气息,她满怀真诚和同情给过客递上一条布片,让他裹上脚上的伤,过客对这极少有的太多的好意表现出无限的感激,但他还是拒绝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想大概是鲁迅在启迪人们:革命的探索者要想永不停息地前进,既不能屈服于艰难困苦的考研而忘记理想呼唤的声音,也不能沉溺于感激恋爱的布施而肩上沉重的负担。
同时,过客又是孤独的,他孑然一身在世上跋涉,不知道自己叫什么,只是战斗中得到了各式各样的称号,也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往哪里去,从他记得起,就一直这样走,要走到一个地方,这个地方
就是前面。很明显,过客这种孤独的心境,折射了鲁迅自己在革命探索道路中,由于没有摆脱旧思想的羁绊所产生的寂寞彷徨的感情,但困顿倔强,疲惫孤独的过客,没有悲观,没有颓唐,毅然坚忍不拔,英勇奋进,这不正是鲁迅这个伟大的探索者的自我写照吗?
《过客》为我们展示了整整一个时代中革命探索者的不同道路和命运,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然而,过客的那种倔强和执着的精神在当今社会又何尝不实用呢?在经济迅速发展,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要想站稳脚跟,不被时代淘汰,我们更需要的就是过客精神,无论何时,面对怎样的坎坷与磨难,都要以过客为榜样,义无反顾往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