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郭沫若

散文郭沫若篇一:散文

散文

散文诗,是介于散文与诗之间的一种文体。它是诗的散文,散文中的诗。说到底,还是精短的、有着内部韵律的、文字精美的、哲思的文字。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散文诗一般表现作者基于社会和人生背景的小感触,注意描写客观生活触发下思想情感的波动和片断。这些特点,决定了它题材上的丰富性,也决定了它的形式短小灵活。

中文名称散文诗

外文名称sanwenshi

起 源19世纪

相关作家鲁迅,郭沫若等

目录

1散文诗的分类:

2散文诗的形式

? 散文诗的特点:

? 散文诗的表现手法和技巧:

3中国散文诗的起源:

4中国散文诗的发展:

1散文诗的分类:

编辑

1、接近散文的散文诗,如叙事体、报告体、情节体、寓言体。[1]

2、接近诗歌的散文诗,主要是抒情的散文诗

2散文诗的形式

编辑

散文诗的特点:

1、篇幅短小灵活;2、具有浓郁的诗意;3、具有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4、形象生动又蕴涵哲理。[2]

散文诗的表现手法和技巧:

1、通感:把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以及心理感受互相沟通起来描绘事物。

2、象征:借助某种具体事物来体现某种抽象的思维及情感。这是最主要的表现手法,这当然必须以基本手法为基础,如结构、选材、立意、描写、议论、抒情和修辞等等。

3、选材:散文诗的选材范围十分广阔,大至宇宙小至尘砂,人物、动物、植物??凡大千世界所具有的一切都可以抒写。

4、写法:散文诗的写法非常灵活,可以记叙描写,可以直抒胸怀,可以议论风生;可以如童话,如寓言,如散文,如诗歌,如格言??

可以使人尽情发挥。

5、语言:散文诗的语言十分精练,要求以简洁、准确、生动的文字,抓住事物的特点、本质、内涵,进行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 散文诗注重联想,常常用象征和通感的手法,表达思想情感,使文章蕴涵哲理,充满深情,给人以启发和感染;散文诗要求创造优美的意境,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使人如临其境,拨动心弦。[3] 3中国散文诗的起源:

编辑

散文诗是一种现代文体,是适应现﹑当代社会人们敏感多思﹑复杂缜密等心理特征而发展起来的。虽然中国1000多年前就有类似散文诗的作品,欧洲在16﹑17世纪不少作家就写过很有诗意的散文,但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流行起来是在19世纪中叶以后。第一个正式用“小散文诗”这个名词,和有意采用这种体裁的是法国诗人波特莱尔。他认为散文诗“足以适应灵魂的抒情性的动汤,梦幻的波动和意识的惊跳”。

在中国新文学中,散文诗是一个引进的文学品种。“散文诗”这一体裁名称的出现与外国散文诗的译介相关,最早出现在1918年《新青年》第4卷第5期上。1915年7月《中华小说界》第2卷第7期登载了刘半农译的屠格涅夫的四首散文诗,总题为《杜瑾讷之名著》,包括《乞食兄弟》、《地胡吞我之妻》、《可畏者愚夫》、《四嫠妇与菜汁》,这是外国散文诗作品的最早译介。很多人在译介活动中受到散文诗潜

移默化的影响,拿起笔来,由译者变成作者,成为了中国最早的散文诗作家。如刘半农在《新青年》刊出了他的散文诗处女作《卖萝卜的人》,并在作品前特加了说明性的小序:“这是刘半农作无韵诗的初次试验。”这是他创作散文诗的最早起步。初期的白话诗与散文诗是混淆不清的。1918年1月15日《新青年》第4卷第1期首次刊登了胡适、刘半农、沈尹默白话诗9首,其中沈尹默的《鸽子》、《人力车夫》、《月夜》都形似散文诗。中国新诗的第一部年选集《新诗年选》有署名“愚庵”的评语,认为这首诗大约作于1917年的冬天,在中国新诗史上,算是第一首散文诗。《年选》附录的《一九一九年诗坛略记》也认为第一首散文诗而具备新诗的美德的是沈尹默的《月夜》。严格地说,《月夜》仅仅是一首散文化倾向十分严重的白话新诗,和同时期发表的第一批新诗作品相比没有多大差别。在胡适的“作诗如作文”的口号鼓舞下,最初的白话诗大多散文化倾向突出,几乎所有的散文诗作家都把散文诗视为诗,很多新诗人都把散文诗视为新诗发展的方向,冰心及稍后的穆木天、徐志摩等很多新诗人都是通过写散文诗走上新诗坛的。《月夜》是沈尹默散文诗的尝试之作,发表在《新青年》第5卷第2期(1918年8月15日)上的《三弦》,以其文体的成熟标志着沈尹默散文诗创作进入完全文体自觉状态,也最能代表初期散文诗的较为成熟的文体特性。[4]

4中国散文诗的发展:

编辑

1919年夏天,鲁迅创作散文诗《自言自语》一组七题、陆续刊载于1919年8、9月的《国民公报》“新文艺栏”上,《自言自语》在形式上彻底摆脱了诗的句法、文法和韵律,完全以散文行文,自由运用了心理独白、对话、象征、寓言、记叙、议论等表达方式。这组作品前的小序中注有“未完”,一题数章,连续创作发表,完全是有意识有计划地写作系列散文诗,这在散文诗史上以及新文学史上还是第一次,极大地促进了散文诗的繁荣。《自言自语》是更富有诗意和诗的写法的散文诗,大量运用了诗的意象手法,写得含蓄简炼,可以称之为“散文化的诗”。

随着时局的发展,重视文艺社会功能的鲁迅的散文诗创作出现了由“散文化的诗”向“诗化的散文”的大转向,写得更清楚明朗,抒情、议论等散文手法用得更多。《野草》是此间的代表作。鲁迅认为有了小感触,就写短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野草》在体裁和题材上都突破了已有散文诗的文体界限。《野草》以前,只有1925年出版的焦菊隐的散文诗集《夜哭》和1926年出版的高长虹的诗与散文诗合集《心的探险》,但是这两部散文诗集的艺术性和思想性都赶不上《野草》,所以《野草》被公认为是中国第一部散文诗集。

从文体分类的严格意义说,被称为中国第一部散文诗集的《野草》中的作品也并不全是散文诗,有的只能归入散文或杂文。出现这种体裁混乱情况的其他原因是当时中国散文诗的文体正处在草创时期,并没有建立起能够界定什么是纯正散文诗的文体规范,又受到打破“无韵则非诗”的新诗革命激进思潮的影响,才出现了散文诗创作的实用化、

散文郭沫若篇二:说散文

散文点滴

慧兰

小时候听老师讲“散文要神散而形不散”,始终不明白。如今看来就好比一个人,再怎么不修边幅,他终究是一个人。

小时后印象最深的散文是佩弦先生的《春》——“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感觉特别生动,特别有趣。于是就将这篇文章背了下来,后来好像是写一篇有关新年的作文,就大胆的套用了这种开头——“盼望着,盼望着,新年来了,新年的脚步近了。”老师批语——“大胆的模仿是优秀写作的起步,好好努力吧!孩子。”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的读了很多散文,也模仿了很多散文,其他的都忘了,唯独这篇。

记不得是初二还是初三的时候得到了一本《乐府诗》,整天痴痴迷迷地念诵,乐府属诗歌体裁,但我愿意把它看成最古老最经典的散文。我总认为散文是诗歌的派生和延续,当诗歌不足以抒情,当诗歌言犹未尽时,散文是最好的补充和拓展,诗歌如明朗的少男少女,即使忧伤也是透明的,而散文是风姿绰约的少妇,温柔而妩媚,即便欢笑中眉间也锁着一抹愁烟,让人怦然心动。经典如佩弦先生的《荷塘月色》——“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的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长河中从汉乐府、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无处没有散文的身影和灵魂;而宋词又将散文的抒情之功推向颠峰,无论婉约派或豪放派,或泪湿青衫或慷慨激昂,或愁肠百转或无语凝噎,散文的美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如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缠绵悱恻;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的豪迈沧桑。

我们这一代人是在诗歌和散文的氛围中长大的。小时候熟读艾青、郭小川、臧克家的诗歌。中学以后,常读徐志摩、戴望舒的诗歌,散文常以朱自清、冰心、郭沫若为经典。八九十年代,那是一个文艺蓬勃的年代,也是一个纯粹的精品荟萃的年代。八十年代后期北岛开创的朦胧诗派更像极致唯美的抒情散文,不仅开启了年轻人的心智,更滋润了年轻人的心田。

而今在这文字泛滥的时代,我们就好似一只只翻着白眼的鱼晾在干裂的河床上。北岛像袁隆平一样培育了一粒种子,他却将这一粒珍贵的种子带向了大洋彼岸。散文家们却好似人老珠黄的商人妇。文坛中偶有一两篇美文却是昙花一现。何时文学界不再叫做文艺圈,而能吹来一缕清新的风,下一场温润的雨,让河床儿暴涨,鱼儿来一次欢快的畅游——尽情地品读欣赏美文佳作。

写于二0一二年一月

散文郭沫若篇三:散文背诵

篇一:散文背诵知识点

散文必背知识点

语文散文基本考点及部分技巧(详见各考点具体

答题技巧)散文中特殊段落类的作用人称的作用

人称:你(你们)、我(我们)、他(她、它)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指示代词指代的内容环境描写作用

答此类题我们要从环境本身的特点、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综合考虑。

氛围;

社会环境:指出相关语句揭示了??社会现实

第三步:分析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

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内容埋伏笔,作铺垫。

温馨提示:答题时要结合具体内容作答,结合文章中心作答,作答根据步骤落实,没有的就可以省略。

如何把握主旨

品味语言篇二:散文背诵知识点

初中语文自主学习工具箱之

散文必背知识点

深圳初中语文考查体系深圳市初中语文散文基本考点及部分技巧(详见各考点具体 答题技巧)散文中特殊段落类的作用人称的作用

人称:你(你们)、我(我们)、他(她、它)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几种方法 如:《往事依依》:写了作者对几件十分留恋的往事的回忆。 《社戏》:“我”与小伙伴们到赵庄看社戏的经过。 人物 事件

容,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 组成几句连贯、通顺的话,这几句连贯通顺的话便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种方法也叫“段落大意合并法”,这是概括课文内容最基本、最常用也是最管用的方法。指示代词指代的内容

环境描写作用

答此类题我们要从环境本身的特点、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综合考虑。

氛围;

社会环境:指出相关语句揭示了??社会现实

温馨提示:答题时要结合具体内容作答,结合文章中心作答,作答根据步骤落实,没有的就可以省略。如何把握主旨

篇三:现代诗诗歌散文背诵

现代诗、文背诵汇总

(一)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二)秋天·何其芳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篷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静夜》 ·郭沫若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春》朱自清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

散文郭沫若

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荷叶母亲》 冰心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1]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菡(hàn )萏(dàn)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

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qī)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

面··· ···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的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一九二二年七月二十一日 《金色花》 泰戈尔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 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独《摩罗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 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 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哦,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1]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 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 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 —— 祖国啊! 我是贫穷,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 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

那里,永恒的/中国!

我爱这土地

作者: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乡愁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