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流派

散文流派篇一:有了“利剑”再竖“旗”——现今散文流派的乱象及思考

有了“利剑”再竖“旗”

——也谈现今散文流派的乱象及思考

郭光明

所谓散文流派,是指由相同审美观点的作家,在类似创作风格下所形成的一个派别。如以孙梨、刘绍棠为代表的“荷花淀派”,以马烽、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药蛋派”。这些流派之所以能够独树一帜,缘于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有一个领军人物、一批相同志趣和写作理念的作者,他们在突破原有写作风格、写作技巧的基础上,创作出独有的特色的、得到广大读者认可的作品。也就是说,一个流派的形成,完全不是打出一个旗号就成一体,提出一个概念就是一个派那么简单。

但是,近年来,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的快捷,文学创作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散文创作进入一个繁荣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由于作家的阅历不同、文化素养不同、文学观点不同,创作出了许多不同风格的作品。于是,有人开始总结,开始概括,总结出作品的特色,概括出作品的特点,提出了流派的观点。目前,较有影响的流派有以上海余秋雨先生为代表的“大文化散文”(又称学者散文)流派,以中科院哲学研究所周国平先生为代表的“哲学散文”流派,以甘肃杨献平先生为代表的“原生态”流派,还有以四川周闻道先生为代表的“在场主义”流派。

大文化散文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出现的一种散文文体,它以学识、才情为基础,以美学为手段,怀着深厚的人文情怀,从文化视觉的角度入手,把科研的理性与诗意的激情、智性的思考、文化的关怀、文学创作的“情理”结合起来,表现出对社会、文化、人生深刻的思考和领悟,用余光中先生的话说,就是“融合情趣、智慧和学问的文章”,“反映一个有深厚的文化背景的心灵”从而成功地诱惑和引导了相当多的散文作者、读者和研究者,可谓红极一时,但又昙花一现。

它之所以红极一时,原因是读者“已厌烦了纯粹抒情的文体,而更希望在散文中读到知识,读到对社会和生活的指导性见解”。而以余秋雨先生为代表的学者们,以其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学有专长的学识,寄情于山水,拷问历史,寄情于人文,反思文化,凝重而博远地开拓了读者的眼界,精深而厚朴地提升了读者的境界,使读者对历史、对文化、对社会有了重新的“文化”认识,从而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它昙花一现的原因,笔者以为,是学者的学问、修养、文化观与现代文化人格的重构有一定距离,心灵深处的良知、精神、责任和使命与人文关怀、文化反省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同时,读者的知识背景和文化期待与学者的学养、文人内心的冲突、山水的人文关怀与文化分析,都为大文化散文的传播构筑起了了一道高高的藩篱,从而使知性与感性合一秀丽山水,最后都化作供后人游玩的景点,使得读者对大文化散文的文化语境产生了很深的误解。

因此,在我看来,作为作者,应有一个宽广的胸襟,博爱的情怀,应突破文本格式化的障碍,将个人的精神状态、“沸沸扬扬的生命热源”和所有的文化关怀与生命的原创力联系在一起,以个体的方式表现出对公共领域思想文化的关注。同时,还要从久经岁月磨练的古典诗章中,寻找新鲜的意境、思想和情感,表现出被压抑的诗性。

“哲学散文”流派,怀着一种对生命的敬畏之感,以古老的哲学思想为终极命题,用活泼的文风,鲜活的生活场景,把哲学的历史性,文章的抽象性,与生命的常态性,生活的应用性融合在一起,在生命的悲欢离合中,探究人生的真谛。他把生活中遇到的人,听到的话,碰到的事情,观察到的现象,用感性的语言,形象的思维,诗化的文笔,进行收集和整理,把情感升华到哲学的高度,哲学融入情感世界之中,把深奥的哲学思想以文学散文的形式阐释出来,从而脱离了哲学家和散文家的界限,开创了“平民化”的哲学散文流派。但是,哲学散文与大文化散文一样,都是以学者为主体而组成的一个流派,故而它也是红极一时,又昙花一现,其原因前有所述,不再累赘。

再说“原生态”。原生态散文实质上是叙事散文的一种,它是在反对文化过滤和意识形态选择的基础上,提出的贴近生活、原汁原味地反映生活的新观点;它积极探索写作手法的多样化,来反映各色人等的思想与情感。这是一种“还俗”的写作,是一种自觉艺术的追求。但是,在价值多元的时代,在 “一裸就名”的今天,如若没有一个价值底线的约束而肆意抒发自己的感情,流露自己的情感,甚至无遮蔽地暴露人的最为原始的本真,其结果是直立行走的人又爬上了树。同时,因作者长期受“七分为人,三分为己”的影响,其写出的感情多数是虚伪的、虚拟的、虚假的、虚幻的。尽管他秉承独立,高扬自由的“原生态”主张,可由于其本身带有先天性的“不足”,很容易歪曲价值取向,很难创造出精神向度。这就象是一名高级演员的“无距离的表演”一样,尽管他文章中的思想、情感颠簸而震荡,但表演终归是“表演”,结果是文章还是“文章”,生活还是生活,而非“原生态”的生活。

因此,散文作为一种美学,它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如果“原生态散文”力图反映“全息”的生活真实,而不能在继承散文传统的流风余韵基础上,对其进行艺术加工,进行艺术的提炼、提纯,提取出生活中最有意义的“意义”,纵然它原汁原味,但因没有贴近散文的本性,也会影响到散文美学特征和审美特征的回归,也会影响到传神文章的再现。

也说“在场主义”。“在场主义”发起人周闻道先生认为,目前的散文作品,名称各异,扰乱了散文命名的规范性与严谨性,遮蔽了散文的本质与特征,于是在2008年3月,与周伦佑先生一起竖起了“在场主义”大旗,并归结出了散文“非主题性、非完整性、非结构性、非体制性”的四大特征,约定出了散文“去蔽存本、敞襟亮真、语言在场、诗意载物、精神自由”的创作观点,为当代散文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他们强调作者的“在场”,强调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对世界的认识、个人的审美观点等真正的融入,回归语言的本真状态。他们这种敢于破除陈旧观念、大胆颠覆现有理论的勇气和精神,难能可贵,值得尊崇。

但是,由于它的建构理论完全抛弃了中国散文的传统观点,而比照西方现代主义理论体系而命名,笔者以为,其基础不牢,依托不稳,支撑无力,极易走向极端化和片面化。因此,在场主义理论若要真正立起来,必需解下缠绕在身上条条框框,解下束缚思路的“镣铐”,抓住审美主义的现代观点,建构起完善的、严谨的理论体系。同时,在这样的理论体系下,写出更多有影响的作品,来佐证“主义”的特点,切莫急功下近利。

因此,不管“原生态”也好,“在场主义”也罢,都偏执一端,以偏概全。笔者认为,散文是表现的艺术而非再现的艺术,散文的特长在于抒情。一篇好的散文,并不在于它是否属于原生态,是否属于“在场”,而是在于能否给人“美”的享受。这种美的享受在我看来,一是结构清晰,脉络清楚;二是语言形象生动,新颖独特;三是构思要表达内涵的美,内涵要

表达构思的美。同时,还要把握好对象的特点、个性,注重细节的刻画,针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表现手法;还要有自己独特的观察,独立的感悟和思想。更为重要的是,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远离喧嚣的世俗,纯净自己的心灵,与自己的灵魂对话。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作家,在没有成熟理念和作品情况下,打着繁荣散文的旗号,提出了这样的口号,那样的观点,甚至有人象《沙家滨》里的“胡司令”,硬扯一个旗号,强拉七八条“枪”,找上几名“吹鼓手”,“鼓”出了一个“门”,“吹”出了一个“派”。殊不知,散文流派与政治团体不同,政治团体可以先有“主义”,后有目标,但散文流派需在一个目标、众人努力之下,在读者认同的情况下,才能树起令人信服的“旗帜”。 所以,就散文创作而言,有了令人信服的作品之后,再谈什么主义,什么流派也不迟。

散文流派篇二:大学语文-古今中外文学流派

古今中外的文学流派

摘要:

在文学发展过程中,由一个或几个核心作家,自觉或不自觉结成不同的文学集团和派别,每个文学集团和派别就是一个流派,每个流派的文学观点和创作风格基本一致。在历史的长河中,流淌着以下几种典型的且影响深厚的流派,是世界文学艺术史上的奇葩。

关键词:

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古典主义,迷惘的一代,魔幻现实主义,山水田园,边塞,豪放,婉约,公安,桐城

一.主要文学流派

(一)现实主义流派

文学创作中的两大基本流派之一。它提倡客观地再现生活,细腻地描写典型环境,真实地刻画典型人物。

中国现实主义的历史开始于南宋,它的源头是《诗经》,以后历代出现了乐府诗,杜甫、白居易的诗,关汉卿的杂剧,冯梦龙的“三言”,曹雪芹的小说等;现实主义流派的成员,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中那些现实主义诗篇的无名作者。之后,就是创作汉、魏乐府中现实主义作品的无名作者。而南北朝的陶渊明,唐代的杜甫、白居易,宋代的陆游,则可视为不同历史时期的领袖人物。此外,如东汉的蔡谈、王粟、陈琳,中唐的元结、柳宗元、元模、张籍、王建、李绅,晚唐的皮日休、聂夷中,北宋的梅尧臣、王安石,南宋的范成大、杨万里,金代的元好问,元代的王冕,明代的高启。于谦,清代的顾炎武、吴伟业等,都是有一定代表性的现实主义诗人。

主要作品:《诗经》、《孔雀东南飞》、《悲愤诗》、《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董西厢》、《桃花扇》

这一流派的共同特点是:能够真实而形象地、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有着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有着在深刻认识基础上的高度概括;较多地运用朴实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

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法国、英国等地出现的文学思潮,以后波及俄国、北

欧和美国等地,成为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也造就了近代欧美文学的高峰。由于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高尔基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

外国现实主义作家有英国的劳伦斯、萧伯纳,法国的巴尔扎克、罗曼·罗兰、奥地利的茨威格,美国的德莱赛,苏联的高尔基、肖洛霍夫等等。

主要作品: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司汤达《红与黑》、莫泊桑《羊脂球》查尔斯·狄更斯《堂·吉诃德》、奥斯丁的代表作是《傲慢与偏见》

(二)浪漫主义流派

文学创作中的两大基本流派之一。它注重语言的明朗奔放、想象的瑰丽怪诞,写法上惯用夸张;文字间寄寓着作者或主人公对理想的热烈追求。

中国古代屈原、李白的诗歌,干宝的《搜神记》、吴承恩的《西游记》等都

具备这些特色。浪漫主义流派的成员,最早也可以追溯到《诗经》中那些浪漫主义诗篇的无名作者。之后,便是我国的第一个大诗人屈原,他早在战国时代就把浪漫主义诗歌创作推上了一个高峰。在魏晋南北朝,先后出现了曹植、左思、郭珍、鲍照等浪漫主义诗人。唐代的李白,可称浪漫主义大师,他继屈原之后,又掀起了一个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高峰。除他之外,唐代还有王之涣、王昌龄、岑参、李贺等优秀的浪漫主义诗人。宋代词坛上的苏拭和辛弃疾,是浪漫主义词家的杰出代表。清代的龚自珍,是古代最后一个有一定影响的浪漫主义诗人。

主要作品:《离骚》、《天问》、《九歌》、《庐山瀑布》

这一流派的共同特点是:洋溢着追求理想的进取精神;具有乐观向上的豪迈气概;能以丰富的想象构成美妙的虚幻境界;常使用大胆的夸张和奇特的比拟;充斥着绚丽奇妙的语言。

外国浪漫主义文学是法国大革命催生的社会思潮的产物。大革命所倡导的

“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推动了个性解放和情感抒发的要求,对个人独立和自由的强调,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思想外国作家有俄国的普希金,德国的歌德、席勒,法国的雨果、乔治·桑,匈牙利的裴多菲,英国的雪莱和拜伦等。

主要作品:雪莱《西风颂》《云》、《致云雀》塞缪尔·柯尔律治《霜

夜》、《沮丧》

特点:1、偏重于表现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

2、描写自然风光,歌颂大自然。

3.写上世纪和以往的历史。

4、重视民间文学,尤其是中世纪的民间文学。

(三)自然主义

诞生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法国。它杜绝浪漫主义的奔放、想象、夸张的主观写法,也反对现实主义对生活的典型概括,提倡描摹自然时照录实物,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客观地再现生活。代表作家是左拉。 主要作品:龚古尔兄弟《修女菲洛 梅娜》《勒内·莫普兰》莫利逊的《陋巷故事》左拉《实验小说》和《自然主义小说家》

(四)古典主义

诞生于十七世纪的欧洲。它主张把古希腊、罗马作为典范,故称古典主 义。在法国最为盛行,主要作家有拉辛、莫里哀等。

主要作品:弗朗索瓦·德·马莱布《劝慰杜佩里埃先生》皮埃尔·高乃依《熙德》让·拉辛《安德洛玛克》、《爱丝苔尔》、《阿塔莉》尼古拉·布瓦洛《诗的艺术》

(五)迷惘的一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在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美国女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说海明威等人“都是迷惘的一代”,海明威在其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的题辞中引了这句话,该文学流派由此诞生。其作家的共同点是厌恶战争,却又找不到出路。代表作家是海明威、威廉·福克纳、托马斯·艾略特。

主要作品:《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我弥留之际》《普鲁弗洛克及其它观察到的事物》、《诗选》、《四个四重奏》

(六)魔幻现实主义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后在拉美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它融合了表现主义、象征主义、印象主义、超现实主义等思潮的各种因素。代表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塞万提斯、阿莱霍·卡彭铁尔、彼特里。

主要作品《堂吉诃德》《百年孤独》《这个世界的王国》、《总统先生》、《雨》。

二.中国古代诗派

(一)山水田园诗派

以恬静悠然的自然风光为描写对象,歌咏赞美自然景物,或表现对世俗的厌恶,或表现消极避世,手法上多用白描。代表诗人有东晋的陶渊明、谢灵运和唐朝王维、孟浩然、常建等。

主要作品:《少年行》、《从军行》、《老将行》、《过故人庄》、《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江雪》

具体风格:清新、韵致高远、格局阔大,气象万千,感情丰富

(二)边塞诗派

该派诗人把边塞生活与战争作为诗的题材。以唐代高适、岑参为核心人物,兼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等。 主要作品:《饮马长城窟行》、《代出自蓟北门行》、《胡笳十八拍》、《悲愤诗》《关山月》、《渡河北》、《关山月》、《塞下曲》六首、《战城南》、《北风行》、《兵车行》、《前出塞九首》、《后出塞六首》、《出塞》、《从军行》、《凉州词》

(三)豪放派

宋词的一大流派,词作内容豪放,语言大气,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以振奋。代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 代表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调歌头》、《西江月》、《破阵子》、《六州歌头》

豪放派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

(四)婉约派

宋词的一大流派。用语清丽、含蓄,寓婉转缠绵的感情于词中,或轻松活泼或深沉幽怨情调,内容上多表现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姜夔等,代表词作分别是《雨霖铃》、《鹊桥仙》、《声声慢》和《扬州慢》。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闺语”:李清照

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别恨”:晏殊

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情长”:柳永

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愁宗”:李煜

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慎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但内容比较狭窄。

(五)公安派 明代后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公安派是明代后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公安三袁”是公安派的领袖,其中袁宏道声誉最高,成绩最大,其次是袁中道,袁宗道又次之。反对剿袭,主张通变,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推重民歌小说,提倡通俗文学。公安派反对前七子和后七子的拟古风气,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发前人之所未发。其创作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清新活泼,自然率真,但多局限于抒写闲情逸致。其创作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虎丘记》是袁宏道的名篇。 主要作品:《戒坛山一》、《上方山一》、《小西天一》、《答同社二》、《寄三弟之二》、《答友人》

公安派的文学主张主要是:

①反对剿袭,主张通变。

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③推重民歌小说,提倡通俗文学。

散文流派篇三:中国文学流派

中国文学流派

文学流派是指文学发展过程中,一定历史时期内出现的一批作家,由于审美观点一致和创作风格类似,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文学集团和派别,通常是有一定数量和代表人物的作家群。

文学流派是在文学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从基本形态上看,大体有这样两种类型:一种是有明确的文学主张和组织形式的自觉集合体。这种流派,从作家主观方面来看,是由于政治倾向、美学观点和艺术趣味相同或相近而自觉结合起来的,具有明确的派别性。他们一般有一定的组织和结社名称,有共同的文学纲领,公开发表自己的文学主张,与观点不同的其他流派进行论战。但这些还只有文学集团的意义,只有进而在创作实践上形成了共同的鲜明特色,这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流派,这种有组织、有纲领、有创作实践的作家集合体,是自觉的文学流派。例如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等。另一种类型是不完全具有甚至根本不具有明确的文学主张和组织形式,但在客观上由于创作风格相近而形成的派别。这种半自觉或不自觉的集合体,或者是因某一个作家的独特风格,吸引了一批模仿者和追随者,逐渐形成了一个有特定核心和共同风格的派别;或者仅仅是由于一定时期内的一些作家创作内容和表现方法相近、作品风格类似而被后人从实践和理论上加以总结,冠以一定的流派名称。这样的流派,在中国文学史上大量存在,如唐代诗坛上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诗派和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宋代词坛上的婉约派和豪放派,近现代文学史上专写才子佳人的鸳鸯蝴蝶派等。

自觉、半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文学流派,都是文学发展过程中适应一定社会和阶级需要的历史产物,有其一定的社会基础和阶级根源。作为一定社会意识和审美需要的反映,它们还常常是意识形态斗争的一种形式。如西方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流派推崇理性、崇尚自然,以庄严崇高的风格为规范,就体现了君主专制政体的需要,反映了封建贵族阶级和妥协的中上层资产阶级的政治理想和审美意识。又如中国“五四”时期的“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是当时新文学运动中反帝反封建文学思潮的代表,其中的主要作家和其他一些进步作家在无产阶级领导下,与“新月派”、“民族主义文学”派进行了激烈的斗争。文学流派之间的这种斗争,在阶级斗争尖锐时期,往往是当时政治斗争的一翼。但是,文学流派和政治斗争之间的关系,有时比较直接、密切,有时比较间接、疏远。不同流派之间的差异和对立,并不都是阶级思想的差异和对立,在更多的时候,它们主要反映了作家审美理想和创作风格的差异。有的流派在反映一定阶级的意识上并不明显,但却较清晰地反映出特定的审美理想和创作风格。由于文学的审美理想既有一定的阶级意识的烙印,又包含有民族共同性、时代共同性、人类共同性的因素,因而文学流派还往往表现出一定的相对独立性。有时,不同阶级阶层的作家,有可能统一在共同的流派之内;而同一阶级倾向的作家,也可能会形成不同的流派。如“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其成员的阶级倾向都不是单一的,但两派的中坚却同属接受无产阶级思想影响的革命作家。作为当时的两大流派,它们的区别不表现在阶级基础上,而主要表现在采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不同的创作方法上。

文学流派和创作方法

文学流派和创作方法,有着较直接的联系。同一流派的作家往往采用同一种创作方法来反映现实,不同流派的作家则往往采用不同的创作方法来反映现实。当

散文流派

一个流派比较突出地反映了某一时代的社会思潮和审美理想,并在创作方法上有所创

新时,就可能成为在那一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流派,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影响整个文学艺术,成为一种文学思潮。例如西方17世纪以来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等。但创作方法又并不总是各种流派区别的标志。采用同一创作方法的作家,由于社会观点和审美趣味的差别,或者在社会观点上基本一致,仅在审美趣味上有差别,也会在题材选择、主题提炼、语言风格和艺术表现手法上有所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流派。如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和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中都曾出现过众多的文学流派;中国文学中也有采用同一创作方法的作家由于艺术风格的不同而形成的文学流派,象当代文学中一部分山西作家群所形成的“火花派”和一些河北作家群所形成的“荷花淀派”,就是各以其创作中的地方色彩为标志的。 各种文学流派的涌现和竞赛

各种文学流派的涌现和竞赛,是文学繁荣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文学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时,由于文学的创作方法还不成熟,艺术风格还比较单一,便谈不上形成文学流派。只有在文学发展到成熟阶段、大量作家作品产生之后,同时在思想活跃、艺术自由比较充分的社会条件下,不同思想倾向和不同审美趣味的作家,通过在艺术上多方面的摸索探求,形成不同的风格,才会出现不同风格的相互区别或相互接近、相互影响或相互竞赛,从而促成不同文学流派的诞生。而不同文学流派和艺术风格的自由发展和相互竞赛,又必然会加速文学艺术本身的推陈出新,促进文学艺术的繁荣。

编辑本段中国古代文学流派

田园诗派──东晋诗人陶渊明《归园田居》,唐代诗人王维《山居秋明》、孟浩然《过故人庄》。

边塞诗派──唐代诗人高适《燕歌行》、王昌龄《从军行》、王之涣《凉州词》、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李颀。

江西诗派──宋代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杨万里《诚斋集》。

豪放派──宋代词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岳飞《满江红》。

婉约派──宋代词人柳永《雨霖铃》、秦观《鹊桥仙》、李清照《如梦令》、欧阳修《醉翁亭记》、晏殊《浣溪沙》、张先、贺铸、周邦彦。

雅正派──宋代词人姜夔《扬州慢》、史达祖、吴文英。

闲逸派──宋代词人僧仲殊、朱敦儒、黄裳、周紫芝。

竹林七贤──(魏晋)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八大骈文家──(清代)袁枚、邵齐焘、刘星炜、吴锡麒、曾燠、洪亮吉、孔广森、 孔星衍。

香山九老──(唐代)白居易、胡臬、吉皎、郑据、刘真、卢真、张浑、李元爽、如满。

鸳鸯蝴蝶派──清末民初徐枕亚、张恨水、吴双热、吴若梅、程小青、孙玉声、李涵秋、许啸天。

明代十才子──(明代)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朱应登、顾邻、陈沂、 郑善夫、康海、王九思

唐宋派──明代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茅坤

竟陵派──明代后期钟惺、潭元春

桐城派──清代散文流派。康熙时方苞开创,代表人物有方苞、刘大魁、姚鼐,他们都是安徽桐城人。

阳湖派──清桐城派的一个支流,以恽敬、张惠言等为代表。

性灵派──清代诗歌流派。以袁枚、赵翼、张问陶为代表,合称乾嘉“性灵派三大家”。 湘乡派──清代散文流派。以曾国藩为代表。

扬州学派--清代王懋竑、王念孙、王引之、汪中、焦循、阮元。

皖派--清代戴震、程瑶田、金榜、洪榜、汪绂、段玉裁、王念孙、孔广森 。 吴派-- 明代董其昌、陈继儒、周天球、莫是龙、李日华、项圣谟、卞文瑜。 同光体──活动于清末和辛亥革命后一个诗派。代表作家陈三立、陈衍、沈曾植等。

南社───辛亥革命时期的文学团体。由柳亚子、陈去病、高旭等发起。 九州──《吕氏春秋·有始览》:冀、兖、青、徐、扬、荆、豫、幽、雍。 公安派——明代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

亚洲现当代文学流派

荷花淀派──孙犁,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

山药蛋派──赵树理,马烽,西戎,孙谦

伤痕文学——卢新华、刘心武、从维熙、冯骥才、周克芹

反思文学——茹志娟、张一弓

改革文学——蒋子龙、高晓声、路遥、张洁

寻根文学——杨炼、张承志、阿城、王安忆

“痞子”文学——王朔、石康、李傻傻、张一一

荒诞文学——魏明伦、狂狷、高行健、宁财神

战后派——野间宏(日本)

新兴艺术派——川端康成(日本)

白桦派——武者小路实笃(日本)

新感觉派——横光利一(日本)、施蜇存、刘呐鸥、穆时英

新思潮派——芥川龙之介、菊池宽

自由文学派——张贤亮、余华

青春偶像派——梁望峰、深雪、痞子蔡、何江波、韩寒、巩巩幻想者等 80后创作——郭敬明、张悦然、春树、泽婴、朱子夫等